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业务动态

广东民政这五年 | 社会救助

2025-04-25 14:27:30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五年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不断改革完善救助制度,推动社会救助对象逐步由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向所有低收入人口拓展,社会救助方式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社会救助方式由事后救助向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和全链条救助帮扶迭代,全力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广东省编密织牢民生‘兜底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2024年,《关于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措施》被民政部评为民政政策创新案例。

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关于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改革文件,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全省综合救助服务平台、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服务类社会救助等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综合救助格局。

  出台《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办法》《广东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规定》《广东省临时救助办法》等政策文件,积极回应困难群众需求,突破城乡、户籍限制,合理扩大覆盖范围,拓展常住人口救助内容,将在广东省域内临时遇困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基本建成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兜底保障体系。

已编辑图片

图:广州市白云区“云助福”综合救助服务品牌获评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图为白云区鹤龙街道共助空间(综合救助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社会救助政策并指引办理社会救助业务


民生兜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这个政策真好!太感谢你们了!”家住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的彭姨靠做手工赚取微薄收入独自抚养年幼的女儿,鹤龙街社会救助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协助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彭姨一家领取的低保金自2020年3月的1256元/月(含分类救济金)提升至2024年每月3090.8元/月(含分类救济金);此外,彭姨一家还被纳入白云区社会救助服务类改革品牌项目“云助福”帮扶网,每月收到约1000元的生活物资,大大减轻了一家的生活压力。

  彭姨的案例是广东各地民政部门落实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广东省政府每年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救助标准保持全国前列。

  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0.8万户、120.6万人,人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1001元、826元,比2019年底分别提高191元、146元;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为874元、517元,比2019年底分别提高255元、206元。城乡特困人员22.3万人,月人均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为1646元、1384元,比2019年底分别提高323元、285元。全省共认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4.8万户、14.4万人,认定支出型困难家庭2436户、9704人。

  2024年实施临时救助10.7万人次,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2.15亿元,平均救助水平2009元/人次。

  此外,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20年至2024年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助15.5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083万人次,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图片2.jpg

  图:2023年春节前夕,肇庆市开展“五马巡城 寒冬送暖”活动,入户慰问低保老人并送上拐杖以及家中必备药物


兜底保障有力有效

  广东民政系统扎实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责任,脱贫攻坚期间,将全省符合条件的9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将超过60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纳入民政救助范围。

  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将12个省直部门机构的18类服务对象近490万人纳入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范围,利用“大数据比对”加“铁脚板摸排”,做到主动发现、及时预警、综合救助,推动实现由“人找政策”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转变。同时,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6个镇脱贫人口摸底核查工作,积极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救助服务精准便捷

  广东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数据共享、资源整合。

  在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方面,现已整合12家政府部门、54家商业银行的30类数据,2020年至2024年累计为1700万人次出具经济状况核对报告。

  在创新“掌上办”“指尖办”救助服务方面,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线上申请救助;同时实行“就近办”,在全省任一救助服务窗口均可提交救助申请,实现“省内异地受理、全省通办”。2020年至2024年,全省累计办理社会救助线上申请9020户次,“救助自诊”15451人次,“生存认证”14553人次,异地救助申请4335户次,为困难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提质增效

  2024年4月16日,在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头发几近全白的朱叔换上新鞋,登车回到阔别18年的家乡江门,这是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引入智能化寻亲手段、首个通过“祖籍分析法”寻亲成功的案例。

  2023年4月24日,在珠澳两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鼓励和陪同下,患有精神障碍、滞留在珠海的澳门市民张姨(化名)如愿踏上回家的旅途,返回澳门接受安置。

  近年来,广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服务管理上不断改革创新,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出台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率先建立救助管理工作特邀监督员制度,研发集救助、救治、康复、寻亲、安置为一体的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深入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和救助管理机构质量评估,实现全省救助管理工作“管得实、救得好、回得去”,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模式。

  2020年至2024年,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8.9万人次,帮助6120名不明身份的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成功寻亲,救助总量、寻亲成功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切实维护了受助人员合法权益。

图片3.jpg

  图:广州市救助管理小分队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 为受助人员送上皮蛋瘦肉粥、姜糖水、棉被、棉服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