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业务动态

广东民政这五年 | 区划地名

2025-04-25 14:27:34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五年来,广东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区划地名在推动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升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推动全省区划地名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

行政区划管理进一步加强

  2020年以来,广东省行政区划工作牢牢把握“重要资源”功能作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强党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领导,加强行政区划基础性研究,完善向党委、政府请示报告区划重大事项工作制度,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不断提高行政区划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五年来,全省共实施48项镇和街道行政区划变更事项,促进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

地名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五年来,全省建立省、市、县三级地名管理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地名管理、服务和文化保护,地名管理更加规范,公共服务更加高效,文化保护更加有力,地名工作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严格开展街路巷、楼宇住宅区名称命名、更名审批等规范化管理,全省审批街路巷、楼宇、住宅区、自然地理实体等各类地名约21.53万个,从源头上杜绝新增不规范地名,遏制不规范地名命名、更名之风。

  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从“百千万工程”首批110个典型镇中确定52个镇为“乡村著名行动”重点镇,以点带面推进地名命名设标、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应用赋能,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其中广州市南沙区、肇庆市鼎湖区乡村地名建设成效显著,入选民政部推广“乡村著名行动”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探索“地名+基层治理”。新增乡村地名10.11万个,进一步织密乡村地名网,“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等问题持续改善;鼓励试点地区建立部门间地名信息汇聚和共享机制,构建统一的标准地名地址库,为警务活动、工商注册、不动产登记、应急消防等提供精准空间定位服务,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

  探索“地名+民生服务”。推动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发动群众自主采集上传农家乐、村邮站、采摘园等信息,使地名信息成为乡村地区的“指南针”,便利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新设立乡村地名标志8万个,探索设置智慧乡村地名标志,在路牌、巷牌、门牌中设置二维码,手机轻扫即可查阅“一镇一图”“一村一图”,掌中获取政务中心、长者饭堂、养老机构、社工站、医疗服务点、救助站等信息,满足群众对医疗、交通、教育、旅游、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探索“地名+产业发展”。引导地名标识品牌建设,结合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宣讲地名标识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推动树立地名公共品牌意识;发挥地名的地理标识功能,如南沙打造“万顷沙番石榴”“东涌甘蔗”“南沙青蟹”“新垦莲藕”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地名标识品牌,帮助经营主体用地名元素讲好产品故事,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

  探索“地名+文旅融合”。肇庆市鼎湖区以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农民协会旧址,陈焕章、吴大猷历史名人故居等多处地标为载体,串珠成链,打造“跟着地名游肇庆”、“跟着地名学党史”等红色旅游线路,促进地名文化与红色文旅资源融合;南沙区以老街老巷、古村古庄为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深入挖掘老地名背后的来历沿革、历史典故、故事传说等文旅价值,将地名文化融入旅游指南、旅游地图等宣传推介材料,提升旅游景点文化内核,助力文旅资源整合开发;龙川县依托“千年古县”地名品牌,挖掘佗城、正相塔、苏堤等历史地名文化资源,打造“古色”人文旅游品牌,古城焕发新活力。

图片1.jpg

  图:广州市南沙区马克村乡村地名服务示意图

图片2.jpg

图:肇庆市鼎湖区民政工作人员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


聚焦维护高水平安全

平安边界建设进一步深化

  行政区域界线是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边界线,是国家实施分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民政部部署要求,对全省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每五年一次的联合检查制度,共对粤桂线、湘粤线、粤赣线、闽粤线、粤澳线等5条省级界线、39条地级市界线、174条县级界线等实施了第四轮、第五轮联合检查,为消除边界纠纷隐患、解决边界争议问题、促进边界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完善平安边界创建制度,全面开展排查工作,防范化解界线领域风险隐患。五年来,全省积极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边界建设新格局,切实促进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