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地市巡礼 ▏梅州:让民政工作更精准更温暖更有实效

2025-05-12 12:12:52 来源:梅州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近年来,梅州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用政策排忧解难、用机制防范风险、用行动温暖民心,始终走在惠民生、解民忧、纾民困的最前沿,推动民政工作更精准更温暖更有实效。

  “准”字筑基

  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梅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作为梅州市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适时研究民政工作,全面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持续将底线民生保障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建立监测预警、主动发现等机制,及时对重病重残等特殊群体信息进行比对筛查,主动对接需求,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不断改进生活无着的特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街面巡查、寻亲返乡和落户安置等工作,持续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每月定期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享受高龄津贴等对象信息进行数据比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更加精准有效。

  “质”上发力

  养老服务加速发展

  梅州市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立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开展全国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敬老月”主题活动、“银龄安康”行动,发放“客家寿星奖”和高龄津贴,一系列敬老助老惠老政策落地落实,老年友好社会创建氛围良好。扎实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行动,各级公办养老机构在设施设备、用房功能、适老化、照护型床位及消防设施等方面硬件建设全面完善,全市146家养老机构获评星级66家,“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大力推进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五华县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进社会力量运营敬老院,在保障政府兜底老人供养的基础上,接收社会老人入住,有效盘活养老机构闲置床位资源,实现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丰顺县率先破解养老机构传统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设置,全面提高养老机构运行效率。出台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长者饭堂建设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等政策文件。2019年以来,全市119个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2020年以来,560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得到适老化改造,长者饭堂建成91家、服务就餐超50万人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2万多人次,就近养老服务环境改善、供给增强。

图片4(1).png

  图为:2024年梅州市“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孝老敬亲传美德·老年友好齐共建”主题宣传活动。

  “全”面关爱

  儿童保护更显温暖

  梅州市全面加强儿童福利领域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全市设立市、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精准调配床位,科学合理布局功能空间,实施市儿童福利院三年提质行动,全面推动市儿童福利院养育、医疗、教育、康复、社会工作一体化建设,儿童养育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链接市级三甲医院资源,开通“绿色救治”通道,专业医生定期上门对在院儿童进行健康监测。依托省“绿色救治”通道,提供抢救性治疗,保障儿童权益和生命健康。科学设置特教班,引进特殊学校资源开展送教上门、院内办学、个性教学。开设舞蹈、美术、乒乓球等兴趣教育,丰富儿童文体生活。

  “实”中见效

  民政服务底色十足

  梅州市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不断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彰显为民本色、擦亮民政底色。79项民政行政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设置导办环节,让群众看得懂、办得顺。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完成规范化建设,殡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婚嫁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正逐步形成。建立执法监督体系,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综合监管执法有章可循,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有19家商会协会与15个镇、25个行政村结对帮扶。全方位保障服务困难群众力量,全市建成“双百”社工站114个、社工点552个、配备社工岗位2492个,近5年共建立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服务档案超14万户、26万多人。

微信图片_20250512121535.png

  图为:“双百”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入户走访,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宣传惠民政策。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