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地市巡礼 ▏珠海:聚焦“市场化”发力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29 10:31:09 来源:珠海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近年来,珠海民政持续深化“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能作用,在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开拓进取,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民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普惠民生温暖守护老少群体

  为满足全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珠海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培育养老市场,发展养老产业,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养老服务市场化支持政策。珠海制定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推动形成覆盖机构、社区和居家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夯实支持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的政策基础。逐步提高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水平。全市建成24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279个社区服务站点,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连接926家服务商,提供涵盖生活照护、医疗支持等28类服务。先后评定省三星级养老机构5家、省四星级养老机构3家,省五星级养老机构2家,支持并培育一批品牌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1451张。日益完善养老产品服务市场化供给。全省率先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供需对接,编制《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指引手册》《乐龄居家安老产品和服务目录》,联合澳门街坊总会举办“珠澳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发布会”。2024年开展活动30场次,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助政策落地,助力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培育。全省率先探索“长者饭堂”市场化运营。起草《珠海市进一步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以市场化机制和科技手段为老年助餐服务赋能,推动“长者饭堂”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长者饭堂174家,其中提质增效示范点19家,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超过18万人次。

图片3.png

  图为:优特社区餐厅作为首批“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之一,由优特集团自营,可容纳1000人就餐,日均用餐人次达2000人次,面向大厦员工及社区长者提供餐饮服务

  儿童福利工作同样取得卓越成效。在全国创新开展首个儿童福利机构市场化保护性就业项目。推动新时代残障孤儿养育工作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初步实现“公益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2024年11月启动圆梦计划升级改造服务,为大龄残障孤儿创造更好的职业训练环境,餐车升级改造后,其餐品承载量、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相应提升,实现市场化可持续运营,为更多大龄残障孤儿实现职业发展。同时搭建公益市集运营模式,结合孩童身心特点,策划更多的有针对性志愿服务内容,推动职业训练服务开展,合理运用志愿者及爱心资源,参与到公益市集的运营和服务当中。健全困境儿童关爱机制。先后出台《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地方标准、《珠海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体系。近年来,组织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品牌累计帮扶4000余人次。

  兜底保障织密社会救助网络

  健全多元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自2011年起连续14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生活标准。在全国创新开展首个跨境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在民政部、省民政厅指导下搭建珠海、澳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会救助协作平台,探索跨境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和政策统筹衔接。截至2025年3月,已为29名生活、工作遇困的港澳台居民提供社会救助服务,成功将11名滞留内地的港澳台特殊困难救助对象顺利送返原籍安置。在全省创新开展困难群众就业精准帮扶。建立市区联动的常态化困难群众就业机制和就业渠道,跨部门联合助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累计提供1492个岗位。在全省创新开展“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打造“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模式,为珠海流浪露宿人员逐一建档,截至2025年3月,开展842次巡查劝导服务,助力57名离家多年的流浪露宿人员回归家庭、10人重新就业回归社会。创新开展“小食光”爱心餐社会救助项目。为进一步拓宽困难群众帮扶途径,联合各区发动首批91家餐饮企业,零门槛为在珠临时遇困群众提供免费爱心餐食。珠海“小食光”爱心餐项目作为珠海市做好困难群众关爱帮扶的公益行动,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蹚出一条“政府牵头、社会认领、群众受益”的公益慈善项目化管理新路径。

图片2.png

  图为:珠海“小食光”爱心餐社会救助项目启动仪式现场,爱心餐饮企业代表领取告示海报

  优化服务社会事务提质增效

  在社会事务服务上,珠海以创新举措优化流程,以细腻服务提升体验。在婚姻服务领域,推动婚姻登记事业助力“浪漫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跨省通办”试点,在全省率先与法院建立当事人婚姻登记信息和涉婚姻案由的案件信息共享机制。推出“囍爱在珠海”“浪漫珠海”“斗门水上婚嫁”等品牌活动,将婚俗改革与城市文化融合,在法定节假日和“好日子”开展集体婚礼、集体颁证等浪漫活动,致力将珠海打造成全国婚姻登记目的地城市。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结婚登记47652对,婚俗改革激发了“浪漫经济”的活力,成为珠海一张靓丽名片。在殡葬服务领域,珠海以“伤心事·暖心办”为理念,打造贯穿全流程的暖心管家服务,升级改造市级殡葬服务设施,推出“一站式”殡葬解决方案。同时,深挖地名文化潜力,“担杆岛”地名故事入选民政部地名文化故事节目。“地名+农特产品”品牌成功推广,“白蕉海鲈”“斗门荔枝”等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推动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

  凝聚合力共建共治强大合力

  全市登记社会组织共2434家。指导成立珠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首批共79家社会组织入驻,服务企业超过500家。围绕天空之城、云上智城等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16个产业链相关协会56家,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218个,参与“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197个,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项目14个。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慈善组织累计筹集资金超8亿元。进一步完善慈善资源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将善款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民生微实事”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17亿元,完成惠民项目1.5万个,社会参与的力量让珠海基层治理从“政府独奏”变为“社会共鸣”,为珠海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图片1.png

  图为:2023年7月3日,珠海市慈善工作联席会议暨社会组织与镇(街道)精准对接合作共建项目协议签署会举行,27家社会组织与24个镇(街道)签署了精准对接合作共建项目协议书,标志着珠海市慈善供需对接合作共建平台正式启动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