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地市巡礼 ▏深圳:以高质量民政服务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2025-04-28 10:32:00 来源:深圳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我们每天都来,在这里吃饭,对我们来说,是很方便的!”住在深圳高发社区的王爷爷、王奶奶很开心地介绍,在社区长者服务站解决一日三餐,已成为他们老两口的生活习惯,每天走几步路就能来到社区食堂,享受健康美食。在深圳,像这样的长者饭堂和助餐点已有266家。这正是深圳市民政局用情用心用力绘就民生幸福底色的生动缩影。

图片10.png

  图为:长者在深圳长者饭堂享受美食

  从养老服务到儿童福利,从社会救助到慈善帮扶,从婚姻登记到殡葬服务,从银发经济到社会组织发展……深圳民政以实干为笔,以民生为纸,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等民政事业创新发展路径,书写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

  坚持挖潜赋能

  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深圳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保障基本和普惠养老双向并举,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深圳制定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老有颐养“907”幸福康养惠民工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居家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等政策文件,不断健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当下,深圳已建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68家,街道覆盖率从2022年的14%提高到85%;社区长者服务站(含日间照料中心)256家,老龄化社区覆盖率从2022年40%提高到80%。试点家庭养老床位769张,长者饭堂及助餐点266家,养老服务驿站2099个,为长者提供便捷、舒适、安心的专业养老服务。2024年,深圳还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更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需求,截至2024年底,已惠及老年人家庭1.6万户,直接带动销售额近2.5亿元。在深圳,“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初具规模,“区-街-社-家”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从“基本养老”跃向“品质养老”,让老人乐享幸福晚年。

图片9.png

  图为:长者在深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自2023年起,深圳已成功举办两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促成意向交易及投融资额超12亿元,助力深圳以展促产、以展兴业。深圳正在以实际行动,让“老有颐养”触手可及,为全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鲜活的深圳样本。

图片8.png

  图为:第二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现场

  坚持综合救助

  切实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

  2024年10月,离家漂泊40载,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安置13年的徐先生(化名)终于踏上了返乡旅途。在深圳,像徐先生这样真挚动人的寻亲故事很多,然而每一位“徐先生”的平安回家,都并非偶然,背后是众多民政工作人员长久以来的坚持和努力。近年来,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已成功帮助1100多名受助人员寻亲返乡,让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

图片7.png

  图为: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徐先生(化名)返乡

  困有所帮、弱有众扶,蕴含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本真诉求。从流浪乞讨人员到困境儿童,从低保家庭到特困人员,深圳民政用一张张温暖的“兜底网”,托起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与未来。长期以来,深圳民政系统聚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等改革任务,不断完善救助政策,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让民生保障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暖人心田。目前,深圳已基本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图片6.png

  图为:鹏城慈善创益空间开展“圳有爱”关爱活动,免费发放降暑礼包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大爱之城的温暖底色。近5年全市年平均捐赠额超98亿元,人均捐赠额、万人拥有慈善组织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深圳民政创新开展“五个一套”(一套工作机制、一套政策汇编、一套服务资源、一套完整数据、一套关爱清单)救助帮扶工作,将低保特困、重点关爱妇女儿童等14类人员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施“雏鹰展翅计划”项目,资助低保、低边家庭和特困供养人员中的大学生学费、生活费和优秀学生奖学金,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资助超7700人次。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重大疾病关爱基金”项目,为患重大疾病且家庭困难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及其未成年子女提供医疗救助,累计资助超2.6万人次。

  坚持发挥“第三推动力”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社会组织是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的重要“生力军”,是继政府、企业之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推动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深圳各级民政系统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民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融入到特区改革创新的战略大局中谋划发展,勇于探索社会组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社会组织共有10483家,其中行业协会商会1219家。深圳市民政局聚焦培育发展,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持续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在助力产业发展方面,自2022年起,深圳市民政局围绕全市“20+8”产业发展布局,会同产业集群牵头部门加快构建“一集群一协会”体系,目前已实现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覆盖,8个未来产业基本覆盖。在参与基层治理方面,深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性专业性优势,自2022年起,分两批遴选产生了1个矛盾调解枢纽中心,覆盖市区街道三级100余个不同行业矛盾调解室网络,形成了“解纷+解困”对涉事企业好、“调和+调合”对行业发展好、“出海+破圈”对跨地区拓展好的发展模式。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深圳市民政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行业协会商会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指数测评,有序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开展业务,同时为登记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测评、考核行业协会商会提供理论支撑。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我为企业减负担”等专项行动,近3年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或降低会费,帮助企业减负2.95亿元,全力支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5.png

  图为:深圳社会组织矛盾纠纷调解室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深圳民政坚持创新发展,开拓出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新赛道。2020年,“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被纳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在民政部的大力指导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民政局推动登记成立了6家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其中5家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截至目前,6家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累计发展会员1951家,发布标准135项,发表白皮书32项,完成测试认证产品273款。同时,深圳市民政局持续组织开展“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服务日”活动,会同工信、科创、公安、税务、外事等部门“现场办公”,针对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的培育登记管理提供多方位、一站式服务,探索出社会组织更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图片4.png

  图为:2024年6月,6家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在2024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集体亮相

  一件件掷地有声的民政实事,见证了城市发展,也见证了深圳民政倾心尽力为群众撑起的“幸福伞”。接下来,深圳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推进民政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