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刚
银发经济和社会养老文化高度关联,在理念与需求上高度契合,可以说,银发经济为表、社会养老文化为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前,政府大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逐步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社会养老总体格局将发生质变,城乡社会养老文化也将随之改变。未来银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社会养老文化也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前景尤为可期。
以下从四个方面浅略分析这一互动再造进程的趋势变化。
其一,从目标愿景看,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探索中国特色的银发经济 发展 新道路,构建中国式社会养老文化新生态,全社会特别期待营造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老龄化社会发展新环境,开启一个展现健康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发展新未来。从当下世情国情出发,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快银发经济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这些目标设想构成了新时代银发经济发展的总体愿景。与之相应,我国传统社会养老文化也在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从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从依托个体家庭转化为依托社会社区;从个体照顾转变为人文关怀,由单纯社会养老业务转变为社会全员参与的养老服务新业态;从基本生活保障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一整套新的理念观念、文化信仰和行为习惯,由此探索一种新型的中国式社会养老文化生态模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其二,从开局走势看,万事俱备,箭在弦上,银发经济蓄势待发,社会养老文化提升在即,二者互为依存、互为成就,共谋好局、共开好头、共下好棋;二者合力之下,一种新社会资本正在聚合,一种新的生产力正在生成,这使得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困境和文化生态破题在即、突围有望。当下,银发经济从理念创新到行动落实,中式养老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社会养老从制度安排到政策支持,一切都井然有序,正在全面铺开。从宏观视角看,银发经济立足全面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市场,做大做强老龄化社会消费需求服务新市场,以实现更大限度盘活社会资源、更大限度整合社会人群、更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等社会善治目标,这些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战略举措,都是我国经过深思熟虑和长期实践探索所作出的选择。大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精神娱乐需求,在提升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同时,更大限度实现老龄化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其三,从互动群体看,“中式社会养老”深入人心,渐入佳境,银发经济热度骤增,养老利好政策频出,社会人群加速融入,社会养老迎来发展黄金期。“中式社会养老”模式的深层次原因,更大程度上是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家庭型社会渐行渐远,原子化下的老龄化成为社会新常态,社会养老全员参与已是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再造进程也不断加快,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也愈发强烈,城乡社区不同养老群体对美好生活的个性化追求日益强烈,社会养老正逐步走向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前台主场。以社区“五社联动”为例,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五方力量已达成共识,互联互通,共建共治共享,共同组成新的城乡社区社会关爱服务体系,这无疑是一次老龄化社会下,以社区再造推进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
其四,从业态成长看,未雨绸缪,文化先行,社会养老文化关乎银发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当前亟须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持续投入,加快提升社会养老文化生态水准,与时俱进,更好地为银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银发经济业态多元,涉及面较广、产业链较长,涵盖多个行业领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间孕育着老龄化社会新机遇,也必将催生多个与养老相关的新领域和新赛道。同时必须看到,与之相较,社会养老文化仍处于新旧认知转变状态,社会人群在养老文化认知上仍存在较多疑虑和较大不确定性,城乡区域之间的养老文化生态差距较大,这也将成为未来制约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短板甚至瓶颈所在,亟须引起足够重视。在某种意义上,缺少社会养老文化的涵养支撑,银发经济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养老文化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银发经济的前景和未来。
总之,我国银发经济才刚刚起步,社会养老文化也处于新旧转变过渡期,银发经济与社会养老文化的互动再造进程也才刚刚开始。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式社会养老现代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