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把基本民生保障的底兜住兜准兜好

2023-07-10 08:53:07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632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   刘喜堂

  这次主题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在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加坚定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努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理念 新思想 新要求为社会救助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救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深刻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展现了对民生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深邃思考、科学谋划和实践总结,是我们党对新时代民生兜底保障理论认识的发展和升华。兜底保障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体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些饱含情感的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至上理念最真切的认知、最真挚的表达、最深刻的自觉。兜底保障是低收入困难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 缩小 社会救助 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目标,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其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兜底保障是低收入困难群众抵御风险挑战的重要工具和必备手段。新冠疫情期间,居民收入减少,再叠加物价上涨因素,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有所增多,困难群众尤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积极作用,总结这次疫情防控的成功做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以兜底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帮助困难群众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矛盾隐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救助成效明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兜底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救助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低收入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持续加强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推动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担负起兜底民生保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以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是强化社会救助 法治化制度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加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加快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按照党的二十大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安排,瞄准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研究谋划加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政策措施,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保障功能。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优化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增强部门协同配合和资源统筹能力,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制度整体合力。

  二是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动员基层“铁脚板”,结合部门“大数据”,及时发现遇到急难愁盼问题的困难群众,并纳入监测范围;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应用,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制定完善风险预警指标,筛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及时查访核实、实施帮扶。有序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通过数字化改革,统筹整合包括慈善力量在内的社会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力,确保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密实牢靠。

  三是强化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继续推进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指导地方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细化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与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有效衔接,指导地方有序推进衔接并轨。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进一步强化急难救助功能,研究制定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政策措施,提高制度可及性和救助时效性。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急难救助,支持慈善行业组织或枢纽型慈善组织建立“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

  四是强化社会救助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时效性,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研究制定发展服务类救助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夯实社会救助基层基础,不断增强低收入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强化社会救助领域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保障服务能力。会同财政部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推动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社会救助宣传,大力宣传社会救助领域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讲好社会救助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