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着力点

2025-05-09 16:28:04 来源:公益时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更是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的根基所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那么,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可以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共同发力、持久推进。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三条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这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要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则应通过优化使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做强做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和创新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运作机制等具体举措,整合各方各类资源,聚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重难点问题,以充分彰显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优势。在实践中,还应注重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充分融合在一起,避免“两张皮”“空心化”和形式主义。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这就亟需紧密结合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与趋势,加快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尤其根据当前社区发展进入深度发展阶段后,修订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释放城乡社区组织的发展活力,并切实将良法善治的要求贯穿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以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困境与难题,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保障。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要真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构建一支具有现代治理理念和熟悉基层治理规律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这主要包括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公务员队伍、城乡社区工作者和掌握不同专业方法技术的基层社会治理人才(如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并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和志愿服务骨干人才培养。同时,应注重基层社会治理人才的分层分类赋能培训和培养机制建设,构建其合理且递进的人才梯次,助力其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光发热。

  及时更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适时学习和更新价值理念和发展观念。从过去的“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到现在的“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发生了质变,其核心重在“转念”,即拥抱和内化参与式治理理念。参与式治理理念的核心在于“参与”,其需要更加开放性地看待公众及相关力量的主体性和参与价值,强调不再将其视为简单的受益者和被动的参加者,而是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积极建设者和有力参与者。这也是现代公益和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主张。同时,在分析和解决基层社会治理议题时,还特别需要系统思维和理念,更具优势视角地看待社区特点和资源,更有生态视角地看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探求更具实效性和推广性的整体性方案和实践模式。

  拓展人民群众深度参与的路径方式。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应相信群众并依靠群众,这就需要不断引导、动员和赋能于人民群众,促使其从一旁的观望、被动的参加不断升级为积极的作为、主动的参与,这就特别需要开放出其社区参与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参与平台和具体载体,推行参与性强、实用性好的方式方法,丰富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样态,释放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与力量,有序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将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和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结合在一起。对于各类社会单位也是如此,只有促使其参与其中,才能在实践参与中不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并协力面对和应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困境和挑战。

  全面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体系。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在于其专业化,这是破解复杂性、发展性社区治理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富有活力且更加高效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基于治理场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国社区治理已经积累了一些比较好用的土方法、老方法,也在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转化形成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社情且专业性较强的好方法、新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需求分析法、社会动员法、参与式议事协商法、自组织培育法、楼院自治法、项目化运作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本土社会工作方法。当然,这还需要在不断沉淀中加以凝练和输出,通过多元对话和持续验证,形成具有共识性并符合发展规律的方法体系。

  善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这就需要借助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不断升级,不断引入各类适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在现代复杂社会条件下实现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同时,还需要逐步推动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技术让治理更高效,治理让技术更有温度。当然,在制度建设以及具体实践中,还应把握好现代科技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技术运用的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

  注重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研究。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温度且充满智慧的实践经验,行动者群体可以开展基于基层社会治理行动的实践研究,持续深入地推进“实践者的书写”,从鲜活的具体实践中不断输出操作性强和推广价值高的中国智慧。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还可与基层政府部门深度合作,实现师生实践能力提升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双重目标,相关学者还可深入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学术研究尤其相关实践研究和行动研究,与实践者一起不断凝练和输出本土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助力提升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水平。

  民政职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 卢磊/文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