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婚姻“幸福保卫战”中的关键角色

2025-03-27 17:44:12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当前人们对于家庭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强调其对个体的支持性功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婚姻家庭不仅是情感的避风港,而且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支撑。然而,沟通不当、亲子矛盾、经济压力等问题,让许多家庭陷入危机。如何守护家庭幸福?社会工作正以其专业力量,成为“幸福保卫战”中的关键角色。

  全周期服务。传统婚姻服务多聚焦“灭火式”危机干预,而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强调“全周期介入”,通过构建涵盖婚前教育、新婚辅导、婚姻家庭矛盾调适、离婚调解、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以及婚姻家庭价值观宣传在内的全周期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化解婚姻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冲击与挑战。例如,在婚前教育方面,利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学生开展恋爱与婚姻教育,帮助年轻人理解婚姻中的责任与期待管理;在婚姻登记处,开展系列新婚辅导服务,重点关注新婚夫妻的角色适应与家庭责任感的建立,减少“婚后落差”。

  精细化辅导。每个家庭的问题都是独特的,社工通过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妥善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例如,对于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家庭矛盾,社工采取角色扮演、沟通技巧训练等方式,提升夫妻双方的沟通能力;对于存在经济压力的家庭,链接社会资源,提供财务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对于因子女教育问题产生分歧的夫妻,搭建社会支持网络,鼓励分享育儿经验,并邀请专家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

  立体化创新。婚姻家庭问题往往涉及多重维度,通过整合心理、法律、社区等资源,可以有效实现多方联动。例如,在心理层面,社工通过联合心理咨询师,为夫妻双方提供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训练;在法律层面,链接律师或法律顾问,为涉及法律问题的夫妻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在社区层面,联合社区居委会开设“家庭能量站”,提供临时托管、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这种“跨界协同”,打破了传统服务的单一维度,让支持更具实效。

  家庭幸福绝非偶然,而是社会支持的必然结果。未来的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既通过专业理论准确评估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辅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重视从实践中提炼总结经验,结合我国特有的“家本位”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本土婚姻家庭的相关理论体系,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更好满足婚姻家庭和社会变迁的实际需求。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威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