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从“老有所养”迈向“品质养老”:清远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1-10-22 14:24:48 来源:清远日报社 阅读次数:1598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幸亏家里安装了报警系统,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尽管事情过去了半年多,家住清远市清城区学宫街的杨伯依然对今年发生的那一幕记忆深刻。今年3月2日早上8时许,84岁的特困独居老人杨伯像往常一样在厨房里做早餐,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原来是客厅里的水泥天花板突然掉落。就在杨伯被吓得不知所措时,位于清城区凤城街洪社路的西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值班人员已通过视频监控屏幕发现险情,马上通知社工上门,把杨伯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打电话通知其家属及社区居委会。同时,还联系了装修公司上门处理安全隐患。

  清远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清远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648279人,占比为16.33%;65岁及以上人口461190人,占比11.62%。在清远,像杨伯这样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还有许多。近年来,为满足不同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清远市从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搭建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等多方面发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品质养老”迈进,确保到2025年,全市基本实现城乡覆盖、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多层次“大养老”服务格局。


分类施策,优化养老资源配置

  85岁的黄辉老人不会想到,自己独居了大半辈子,临老了还可以住进村里的“小区”,和同村另外十几位老人成为邻居。

  这个“小区”,其实叫“聚乐居”老人集中安置中心,是阳山县根据农村老人“离家不离村,离户不离土”“落叶归根”的心理要求,将山区老人集中安置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

  以黄辉老人所在的阳山县阳城镇五爱村为例,村里按照“集中安置,分散自理,方便照顾,房产公有”的原则,在交通便利的五爱留贤塘村统一规划,整合约1000平方米的土地,通过政策扶持、政府投入、帮扶单位资助等方式,投入资金约70万元,建成一幢二层楼房的聚乐居。

  2019年以来,该村已有16户老人入住聚乐居,年纪最大的87岁,全部都可自理生活。老人们单独分户生活,每户有“一厅一房一厨一卫”。平时,他们粮食蔬菜自给自理,分灶饮食,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设专职服务人员,由聚居人员结对彼此帮忙,互相照顾。

  目前,该县已建成9个“聚乐居”老人集中安置中心,未来,“聚乐居”还将扩展为社会老人“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综合场所,有条件的可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失独老人、高龄老人每天提供午餐,以及娱乐、学习、健身、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

  如果说“聚乐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远北部石灰岩山区分散居住老人分布广、难照顾的问题,那么在清远南部的清城区,正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61岁的邓阿姨是湖南人,与清远的第一次结缘是因为旅游,第二次结缘则是养老。2020年10月,邓阿姨本来打算去海南过冬,后来想起多年前曾旅游过的清远,气候温暖,环境宜人,于是一个人从湘潭来到清城区康大养老服务中心,一直住到今年开春才走。

  邓阿姨的“候鸟式”养老,得益于清城区在综合医院探索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式。一方面,清城区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办养老专区,或专门划定区域开展养老服务,主要针对有慢性病及并发症等必须在院接受治疗且难以自理、需要接受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老年患者,为其提供医疗、养老、护理为一体的服务。另一方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辖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慢性病医疗、护理、康复指导等工作与养老服务进行同步开展。截至目前,清城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人数1.75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5.48万人,辖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71.15%,达到国家要求60%的目标任务。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何叔,我是阿瑜,最近天气不太好,注意饮食起居啊,有困难一定记得按下家里的‘智能一键呼’应急呼叫装置按钮,或者给我们打电话。”“好的好的,谢谢你们。”……

  在位于清城区凤城街的西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二楼的智慧养老运营调度中心,远程了解独居老人的居家养老情况。屏幕中,社工在老人家中帮忙搞卫生,或是聊天谈心。在一楼的活动室,多位老年人在看电视、玩棋牌,欢声笑语一片。

  作为清远市“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试点,西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智慧型“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将互联网大数据管理模式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借助智慧养老运营调度中心,为独居老人安装居家安全报警系统和智能看护(夜间风险防控)系统。通过智能健康睡眠监测仪、烟雾、燃气、漏水警报等新型技术,以及“智能一键呼”应急呼叫装置,24小时全方位满足各类老年人的需求。

  这也是清远市大力推广的“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的缩影。为不断满足全市老年人就近就便、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清远市民政局打造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平台、专业服务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可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日间照料、临时托养、医疗保健、紧急援助等服务。

  据悉,在没有开展智慧型“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之前,社区需挨家挨户上门收集老人需求,现在有了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安装了“智通一键呼”应急呼叫装置,实现了远程看护,一键联系。老人需要帮助,社工随时上门服务。

  西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清远雍美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于2020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运营,已服务辖区长者达4000人次以上。目前,清城区凤城街已为辖区30名特困独居老人免费提供智慧养老服务,下一步有望在全区乃至全市推广,方便老人生活,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清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事业发展,今年初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纳入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市民政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打造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督促指导县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及现有居家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探索成立市居家养老服务协会,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为民政工作赋能,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工作建设,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建长者友好社区,让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因为女儿在清远成家工作,72岁的王婶和老伴从北京来到清远,当起了“老漂族”。虽然从气候到饮食再到方言都有很多不同,但王婶没有自怨自艾,性格开朗的她很快就找到了融入方式——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还当起了老年志愿者。

  如何帮助“老漂族”更快更好地适应异乡生活,从而提高晚年幸福指数?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清远市近年来的又一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8月份开始,测量血压、学习养生知识、学跳舞,还有集体生日会,一场又一场的社区活动,让清城区东城街青云社区的老人们既忙碌又开心。

  “自己在家也是一个人,能出来跟大家聚聚、聊下天,认识更多的朋友感觉生活很开心。”今年81岁的容姨已丧偶,独生女也已出嫁,但独居的她并不觉得寂寞,因为社区开展了“耆乐无穷”“耆学无穷”等一系列活动,以此丰富长者的日常生活。

  常住人口两万多人的青云社区,有3000多人在60岁以上,他们仅有小部分户籍已入户青云社区,大部分户籍仍留在老家,属于“老漂族”。2014年,东城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驻青云社区,7年来持续开展系列活动,帮助“老漂族”提升生活质量、融入社区,提高对社区归属感。

  社区发挥的作用还不仅于此。近年来,清远大力实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满足居家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全市建成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52个、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即“幸福院”176个;2020年在清远清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连州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试点,为辖区内有需要的60岁以上老年人,重点是为城市特困、低保、高龄、空巢、经济特困等弱势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此外,今年年底前清远市还将出台《清远市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清远市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试行办法》《清远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支持,托起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


  (文稿来源:清远日报社)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