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系统谋划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民政》杂志策划推出专题报道,对《意见》主要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并特别邀请湖南省民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结合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和地方实际,畅谈心得体会和落实建议,以期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深走实,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本篇荐读的是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静的专家观点文章《健全三级服务网络 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二,乡镇(街道)层面强能力,理顺管理机制,增强辐射能力。目前,全国多数县区农村敬老院的财政权、人事权主要归乡镇政府管理,县级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修缮等经费保障,久而久之形成了“出钱的不管事,管事的不出钱”的“治理尴尬”。此次《意见》围绕该堵点对症下药,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乡镇(街道)敬老院由县级民政部门直管”,为破解敬老院管理机制困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贯彻落实《意见》要求,还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县级统筹”,对全县乡镇敬老院进行撤并整合,集中配置有效养老服务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镇级中心敬老院,推进农村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二是创新运营模式。推进公建民营,引进专业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保持其公益属性,政府角色由“运动员”变为“裁判员”,实现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三是扩大服务半径、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在保障特困供养对象的基础上,重点满足失能、失智、空巢、独居等老年人入住需求,并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实现从以政府兜底保障特困老年人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力为全体老年人服务转变。 第三,村(社区)层面布站点,发挥带动作用,推动融合发展。一些村(社区)存在养老服务设施站点数量不够、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服务,其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意见》针对该难点精准施策,从发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作用、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到综合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都进行了系统设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做实做细做好嵌入式养老服务,发挥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小、近、全、灵、精、专”的特征优势,实现由机构嵌入、人员嵌入、专业嵌入、技术嵌入、服务嵌入、资源嵌入向功能嵌入转化。另一方面要打通界限区隔,实现融合发展。既要打破居家社区机构界限,打造链式服务,推动机构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也要打破传统业态界限,推广并完善“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健康+养老”、“文化+养老”,探索“养老+”产业链与产品群,积极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着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此次印发的《意见》立意深远、措施精准,围绕构建县(区)综合服务、乡镇(街道)区域联动、村(社区)就近就便的服务支持体系作出统筹安排。顶层设计已然成型,下一步就需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窗口期,不折不扣抓好《意见》贯彻实施,在县(区)范围内,建设以县级平台为龙头、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为节点,上下贯通、衔接互动、分工科学、系统协调的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资源科学配置、有序流动、广泛覆盖和高效利用,推动各级养老服务设施连点成线、聚线成网、可感可及,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5年1月下刊 作者:李静(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