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维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养老服务供给也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面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任务,迫切需要形成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驱动,以智能化、个性化、可持续化为特征,能高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新型生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的优化创新。
在技术层面,养老服务领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和预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收集老人的健康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在设备层面,智能设备和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数据。这些设备不仅能提高养老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还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在模式层面,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在线咨询和健康管理等,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养老服务选择,推动了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当前,在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是面临技术应用的壁垒。养老服务机构的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加之部分老年人缺乏必要的数字素养,导致智能化服务难以普及。其次是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培养、培训、发展机制。最后,养老服务政策法规滞后。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类创新举措,现有政策法规难以提供及时的法律保障,导致部分养老服务监管缺失、运行不规范,影响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推动养老服务供给创新,需要突破瓶颈,探索提升路径。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养老设备、远程医疗服务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并加强技术标准制定与推广,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技术成本,提高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要完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引导毕业生在养老服务行业就业、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事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机制,提高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应新模式的能力要求。要优化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在广泛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因地制宜的政策法规,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要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通过资源整合共享和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养老服务形式,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积极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的作用,形成推动养老服务创新的合力。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