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发挥社会工作在新时代民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024-11-29 11:00:52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杨   荣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突出强调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当前,我国民生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民政领域社工在服务困难群众、强化社会服务、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体现时代担当。

  民政部门是民生建设的主体部门,民政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所谓普惠性,是指受益对象的广泛性,这是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发展方向;所谓基础性是指按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确定保障项目、设定保障标准,这是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所谓兜底性是指政府在民生兜底保障中承担主体责任,这是民生建设的基本职责。要完成这一任务,民政部门必须全面建设和发展以老龄工作、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相关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形成以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为依托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大力发展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社会事务服务。

  社工在民政对象识别、民政服务递送、民政保障实施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随着民政服务对象逐步由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拓展,服务功能由兜底性、基础性向普惠性拓展,服务内容从以物质保障为主逐步向兼顾物质救助、社会服务和精神关爱转变,服务方式逐步从传统服务向法治化、标准化、数智化等方式迈进,服务质量逐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提升,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将更加突出。社工正在成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助力持续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维护各类特殊群体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

  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科学评估服务需求。提供民政服务首先需要精准确定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或其特殊情形,是识别民政服务对象的基础。这是民政服务的起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社工可以协助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深入邻里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综合评估当事人是否符合民政服务条件;可以建立困难群众家庭档案,定期开展入户探访,一旦发现需要救助帮扶的对象,立即协助启动相关程序;可以通过入户访谈、社区调研等专业方法,准确掌握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为精准服务提供依据。

  链接整合服务资源,有效放大服务效能。受制度或政策限制,政府提供的救助帮扶或服务保障强调公平性,往往是一个项目针对单一事项,难以满足困难家庭多元化服务需求。社工可以摸清不同部门的服务项目清单,积极链接社会组织、社会公益慈善资源或爱心企业等,统筹整合各方面服务资源,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精准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众,实现服务资源效能的最大化,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这里的服务资源可以是现金或物质,也可以是精神慰藉、心理辅导以及志愿者提供的陪伴和社会关怀等。

  综合提供多元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提出“两个着力”的要求,无论是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还是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都离不开社工的积极参与。经过几十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民政领域成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盘。民政领域社工广泛分布在全国的民政服务机构、基层社区、乡镇(街道)社工服务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组织,针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协助、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就业帮扶、家庭辅导等服务,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提供生活照顾、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社工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并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积极协调社会关系,有力促进社会融合。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民政部门的应尽之责。在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持续分化大背景下,烦躁、不满、抑郁等情绪会在一些群众身上表现出来,如果得不到及时、适度的宣泄,就有可能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一定影响。社工走千家进万户,是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可以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引导残障人士参与社会活动,帮助困难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以调解邻里纠纷,促进居民与社区组织、基层政府的沟通;可以开展婚姻辅导,弥合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等等。

  积极开展评估反馈,推进制度健全完善。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是深化民政领域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重要举措。民生政策不仅要从老百姓的多元需求出发,分类精准制定和实施,还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这就需要建立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到效果评估、政策反馈、调整完善的闭环机制。社工长年奋战在服务保障第一线,是政策的直接实践者,对政策好不好、要不要调整最有发言权。可以发挥社工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方面的作用,鼓励社工积极建言献策,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并提出政策改进建议,实现群众所需与政府所为的有机统一。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去做。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在新时代民生建设中大有可为。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