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红
积极老龄观用优势视角看待老年群体以及老化过程,强调在老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有所作为”,社会工作者要科学、系统、持续地涵养和发展老年群体的能力,让其更有效地应对与年龄有关的生活事件,并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在积极老龄观的引领下,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广大社会工作者要对“老年人的需求模型”进行更新完善,进而优化服务思路。
生理需求。传统视角看待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时,往往会带着“疾病”“不灵活”等标签。随着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的不断改善,我们应当意识到年老并不意味着虚弱、依赖和负担,开展服务的思路要从“疾病防控”转向“健康管理”,注重提升老年人对生理机能的掌控与管理能力,积极协调生物、医疗、保健等资源,推动老年人持续实施预防性的健康行为。
安全需求。以往我们在评估老年人的安全需求时,主要关注人身安全方面,较少关注环境保障、就业保障、网络安全保障等。在积极老龄观的引领下,应为老年人打造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措施。可开展的服务包括老年友好型社区环境建设、老年人再就业公益平台搭建、老年人数字技术培训与网络安全教育等,让老年人有充分的安全感应对老化过程。
归属和爱的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不管在哪个年龄段的群体都需要被接纳、被支持以及被爱。老年人被边缘化,最常见的是婚恋需求被忽视。积极老龄观强调老年人有自主性,其归属与爱的需求和普通人无异,需要被理解与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设计相关的服务回应老年人的婚姻和情感需求,倡导理解和支持的社会氛围,如开展老年交友、老年婚恋问题咨询与调解、亲属观念引导等服务。
尊重需求。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工作实践长久以来的价值倡导。用积极老龄观视角去重新理解老年人的尊重需求,社会工作者应该重构社会对“尊老”的理解。在全社会范围大力宣传积极老龄观,丰富尊老的意义和内涵,强调老年人的经验、智慧、奉献和能力,树立一个更加正向、全面的“老年群体印象”,同时发挥好政策倡导、资源协调等作用,让尊老体现在制度保障、环境规划、数字技术应用和行为礼仪等方方面面。
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有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他们有意愿、有条件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作为社会工作者,一是可以帮助老年人挖掘自身的经验与优势,指导其制订自我实现的计划;二是可以为老年人开展赋能服务,激发老年人潜能的开发,持续提升能力;三是为老年人搭建参与平台,包括社区建设、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纠纷调解等,并引导老年人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积极老龄观需要大众更接纳、更全面地看待老年人的需求,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老年友好。期望广大老年领域社会工作者能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思路,充当好倡导者、教育者、支持者、资源链接者和服务提供者等角色,在积极老龄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造更大的社会服务效益。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