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需增强“五性”

2024-10-31 16:15:18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郑功成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民生保障体系中,民政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不仅让人们看到了过去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巨大成效,更听到了民政事业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增强“五性”上持续努力。

  一是增强民政工作的普惠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民政部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大使命。与过去主要聚焦弱势群体相比,新时代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普遍性需求也要通过民政工作来满足。如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业、殡葬服务等,不只是弱势群体或困难群众需要的,而是全民具有共性的普遍性需要;慈善事业不只是慈善组织筹集善款的渠道,更是弘扬全社会互助友爱精神和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民政部门一方面需要继续织密筑牢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网络,切实维护底线公平,同时还要尽快将工作视野扩展到全民,包括推动社会救助从困难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低收入群体拓展,养老服务从困难老年人向全体老年人拓展,儿童福利从困境儿童向全体儿童拓展,服务内容从物质援助向精神帮助并维护人的合法权益与尊严拓展,真正以普惠性打造民政工作大格局、铸就全民民政新定位。

  二是增强民政改革的系统性。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民政工作千头万绪,民政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如果只延续以往局部地区试点先行、各项工作单独推进的做法,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相互分割的现象,民政工作就很难体系化、系统化,进而会影响整体效应。因此,新时代特别需要系统谋划实施民政改革,坚持守正创新的改革精神,将民政工作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完善能够相互配合协调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实现民政系统内部一体化,同时积极主动地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这是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关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生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的重大职责。但在规模超大、速度超快且伴随快速少子老龄化、家庭保障功能式微以及养老需求日益复杂化、养老文化日益多元化的超常规人口老龄化面前,就不仅需要民政部门内设机构有效联动,还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主导相关部门协同推进。

  特别是在养老服务发展滞后情形下的改革,更需要增强系统性,既要构建综合与专业并行、事业与产业并重、政府与市场及慈善公益有序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还应当建立安宁护理制度、推进殡葬行业公益性改革等。儿童福利、残疾人事业等发展也是如此。

  三是增强民政政策的精准性。这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民政工作服务的对象具有全民性,国家需要制定统一政策,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如果简单地一刀切,效果往往不理想。无论是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业还是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管理等,民政部门面对的对象分化分层愈发明显,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如果政策不精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养老服务为例,当前存在的养老床位总量供给不足与床位闲置居高不下并行现象,揭示的是供需脱节的状况,反映的则是相关政策不精准。在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很大,养老文化传统也不同,如东三省老龄化程度最高,而广东还不到黑龙江的一半,加之广东客家文化更强调家庭养老,如果一律以养老机构、床位数等为标准,就很难适应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在社会救助方面,通过以户籍为依据的动态监测能够增强传统救助对象的针对性,但在人口高流动性和人户分离现象常态化的现实情形下,还必须建立健全面向常住人口的临时救助机制并确保其精准性。慈善事业,寄托着人们乐善好施的道德情感,承载着互助友爱的世道人心,与政府举办的社会事业同向,但不能简单地视为一般社会事业,慈善组织也不应当等同于一般社会组织,而是需要在爱护、支持的前提下制定专门的政策来规范、促进其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慈善事业。如果各项民政政策能够提升精准性,我国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就会踏上更高台阶,进而步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境界。

  四是增强民政资源动员的社会性。除政府预算拨款外,从社会筹集资源来推动工作是民政部门的独特优势,应当发扬光大。我国的社会资源日益丰厚,调动社会资源的潜力巨大,如福利彩票累计筹集公益金数千亿元,主要用于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等方面,慈善事业每年动员的社会资源以千亿元计,但整体而言,动员的社会资源总量还很有限。我国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体系,真正营造有利于社会资源投向民政领域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为此,继续发展好福彩公益事业很有必要,而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和促进志愿服务,更应当成为持续加强民政事业基础保障的重要方向,应当明确彩票公益金全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的服务力度,让潜力巨大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可以长久支撑民政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可靠力量。

  五是增强民政治理的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提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周密部署,民政部门也需要以民政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同时着力推进民政工作法治化,与时俱进地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智赋能民政领域治理现代化。通过加快制定社会救助法、养老服务法、儿童福利法、社会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推进民政领域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并搭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信息平台,引入数字技术及智能化工具,争取尽早建成法治民政、数字民政、智能民政。

  总之,正如李强总理指出的,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已经明确了民政工作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确立了民政部门的职责与定位,指明了民政领域改革与制度建设的方向,中国的民政事业一定会阔步向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大放异彩。

  (作者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