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旭 赵 丹
日前,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支撑保障、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多元投入”意味着要凝聚多元主体合力,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要各司其职,打造扁平化系统化养老治理网络,形成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合力。
政府要承担政策制定和资源供给的主导角色
政府部门主导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定、养老服务的标准制定与统筹监管,为市场、社会组织等服务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创造有利条件。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比如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设和运营中来。通过立法和政策规范,制定清晰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公共服务资源投入方面完善城乡均衡配置机制,补齐农村养老、医疗服务供给上的短板。补充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更多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支持服务点,确保老年人能够在离家较近的地方获得必要的照护和社交活动。
加强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向农村延伸、倾斜,解决农村养老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加强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电网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长效运作,实现医疗信息基础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市场要在营利和公益的平衡中实现持续供给
拓展农村养老服务路径,形成良性互动的城乡融合新格局。
助力城乡养老资源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区域城乡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机制,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农村养老人才培养、项目投资、异地养老合作、医养结合等服务,实现城乡养老资源的有机融合。利用农村福利院、养老院等富余资源,推行“一院两区”改造,即在养老院、福利院内建设特困供养服务区和社会养老服务区,在公办养老机构内部实现公益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养老机构自身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要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样化资金供给体系。统筹使用一般预算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同时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要发展内生型养老机构,实现养老院与乡村社会的双向互动。
提升老年人与乡村社会的内在关联。形成可持续实践机制,以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式为农村普通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通过灵活运用乡村社会内多重资源,改造自家房屋和院子,或者对低价租用的闲置幸福院、村部、学校进行简单改造和升级,达到政府部门各项标准,降低运转成本,满足普通农民家庭多样化养老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使用内生性人力资源,从临近乡村招募工作人员,根据入住老年人数量进行灵活、低成本招工,以解决具体事务为目标,满足老年人吃饭、照料等需要,利用人情监督,使其服务质量得到保障。依托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既可降低养老院的食材成本,又能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社会要助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
立足农村社会发展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互助养老服务。
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提供助餐、助安、助医、助娱等方面的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转向情感关怀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农村养老的实际需求,弥补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的不足。在党建引领下,利用地缘、亲情等联系力量,发动乡村在外乡贤、热心人士、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推动农村互助性社会组织建立,积极拓展相关人员、组织的参与渠道。每年定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将农村互助养老制度与当地的敬老孝老文化、互助文化相结合,探索适合当地的互助参与机制,强化文化与互助养老服务制度的匹配,充分激活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制度实践。
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应把互助养老嵌入相关农村公共服务中,与当地老年文化服务中心相结合,不断完善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增强互助文化的重要场地;与当地机构养老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机构养老+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同时,也可以探索互助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比如以互助养老之家为中心,为农村居家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探索与乡镇社工站相结合,乡镇社工站工作人员通过小组、社区活动等为农村互助养老之家的老人提供情感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
家庭要承担物质供给和精神抚慰的基础功能
中国式家庭养老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在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需求,最大程度解决老年人赡养问题,是我国农村最根本、最可靠的养老模式。
强化科技赋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注重家庭帮扶作用发挥,以数字技能培训和代际反哺助力老年人的数字融入,鼓励家中老年人积极接纳互联网、新兴通信技术工具等新鲜事物,消除触网恐惧。手把手教会家中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和应用软件、预防电信诈骗、使用线上学习资源等技能,助力老年人乐享数字新生活。
让更多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破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引导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乡村、乡土、乡韵的特色旅游开发。同时,通过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实体等,引导更多农民工返乡就业,让农村老人能够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满足老年人在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需求,最大程度解决老年人赡养问题。
(作者王常旭系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赵丹系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