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国亮
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公益慈善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以全新的思维、技术和工具,打破传统的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系统推动慈善工作、慈善组织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公益慈善的新生态和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公信力”一词的释义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与单纯的“信任”概念相比,“公信力”的概念显然要明确得多。人人公益、人人慈善是公益慈善事业追求的目标,“面向公众”是公益慈善组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这就要求公益慈善组织有这样一种力量——使越来越多的公众信任公益慈善的力量。
公益慈善项目是公益慈善组织的重要活动形式和载体。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对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发、制定、实施、经费预算与财务管理等各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发,必须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公信力,对公益慈善项目进行全流程再造。
由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已经进行到第十年,这些公益活动以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构建出公益行业新生态,对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提升产生了极大的助力。
数字技术赋能公信力建设
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发展,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技术、工具和方案。数字化的开放性、参与性、规模性、可追溯性、放大性等特点,有效赋能公益慈善组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公益慈善组织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拥抱数字化,都能应用数字技术工具来破解专业化程度低、劝募和运作能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问题。
数字技术对公益慈善的重要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促进社会对公益慈善的信任、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的生态改善和政策创新、直接增加公益慈善资源的供给等。其中,第一位的是促进社会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信任,助力全社会学习、探索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数字技术在公益慈善项目的信息公开、项目运作、项目效果和评估等全流程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利益相关者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信任度。在这样一种良性互动中,公益慈善项目的特色和品牌逐渐形成,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得以不断增强。
公益慈善活动要形成协同效应
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民政部先后遴选指定三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新场景、开辟新场域。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公益节日之一。
数字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募捐活动为例,一旦发生失信行为,将会对公益慈善项目、组织乃至整个公益慈善行业产生影响。
公益慈善从本质上属于道德范畴,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领域不良现象的容忍度远低于其他领域。因此,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公益慈善项目,既要坚持“科技向善”,又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各负其责,形成协同效应。
数字公益慈善引领发展新趋势
从网络公益慈善到公益慈善数字化,再到如今的数字公益慈善,呈现出新征程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公益慈善侧重于以互联网为场域开展慈善活动,公益慈善数字化侧重于公益慈善行动数字化和公益慈善机构管理数字化,数字公益慈善则是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或形态,是公益慈善生态的系统性重构和再造。
数字公益慈善将成为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重点。过去一段时间,网络公益慈善是公益慈善领域发展前沿的探索。如今,这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和广泛行动。公益慈善组织的关注点必将从提升用户参与的“便捷度”“兴趣度”,转向提升用户体验的“幸福感”“获得感”。数字公益慈善将从“活动式”的公益慈善项目,向建立可持续社会价值的长效机制发展。
新修改的慈善法对互联网平台开展募捐活动,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伴随新修改的慈善法的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修订,数字公益慈善必将驶上更加规范、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