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银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孕育新机遇,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约为10%。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引起广泛关注。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如何准确理解、科学把握,笔者从势、道、术三个层面来阐释。
势:把握当下大趋势
势指一段时间内不可人为改变的大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趋势:
一是“三潮递进”,即过去的婴儿潮变成现在的退休潮,又将成为未来的老龄潮。我国历史上主要出现过两次婴儿潮,第一次是1949—1957年,全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088万人,出生率35.6‰,目前这批人属已老状态;第二次是1962—1972年,全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623万人,出生率35.3‰,目前这批人即将步入老年,属于备老状态。据统计,未来8年每年都有约2600万人步入老年,社会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二是“未富先老”,即步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国家应对难度加大。放眼世界,日本1995年进入深度老龄化,当年人均GDP为4.3万美元;美国是2014年,当年人均GDP为5.5万美元;韩国是2018年,当年人均GDP为3.1万美元;新加坡是2020年,当年人均GDP为6.1万美元。以上发达国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都在3万美元以上,应对基础较好。我国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当年人均GDP仅为1.2万美元,养老压力远高于发达国家。
三是“压力倍增”,结婚率、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数量攀升,未来养老面临很大供需压力。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每年结婚人数从1013万对下降至683万对,年均下降6.5%;出生人数从1465万人下降至902万人,年均下降7.7%。我国少子化趋势明显,人口结构逐步呈现“倒金字塔”形,劳动力减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陆续出现。此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中,保基本的第一支柱在养老金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近70%,但存在较大的收支压力。《2020年中央调剂基金收入支出情况表》显示,我国22个省养老金需要统筹补贴。
道:找准正确的方向
顺应老龄化趋势,把握银发经济发展机遇,要找准发力点。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前思考、提早布局。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伴随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的浪潮,其带动力不容小觑。规模数量上,2023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亿人,预测到2035年,这个数值将达到4亿人,同时备老人群基数也持续增长,服务量庞大。行业覆盖上,既有维持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也有改善生活的文、教、旅、居等,更有提升生活的健、医、康、养等,产业链广泛。
二是银发经济的参与方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好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需要从市场需求、产业联动、盘活资产的角度制定政策,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各类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的意愿。企业要发挥思维超前、机制超前、服务超前的优势,聚焦政府公共产品外的有效补充,创造差异化,打通多元需求市场。另外,不同性质、不同背景的企业也需要找准定位,不盲目跟风。
三是要关注新理念、新人才、新技术的叠加出现,并做好配套政策措施保障。新理念是指“主动规划、主动保障”,即养老思想从“国家负责、儿女负责”向“自我规划、自我保障”转变。新人才是指“退而不休、退而有为”,即退休后身体好精力充沛、愿意继续工作的人群,是企业发展可用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技术是指“减少负担、减少人力”,即人工智能、迭代移动通信、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必将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大幅降低服务成本。
术:选择有效的策略
发展银发经济有不同的策略方法,在笔者看来,选择有效的策略,这三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是区分“五类人”。银发经济适应人群大致可分为五类:思老人群(35—50岁),上有老下有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开始思考养老、储蓄资金;备老人群(50—60岁),即将退休,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准备养老生活;享老人群(60—70岁),退休状态,享受生活、重视交流、愿意尝试;辅老人群(70—80岁),慢性疾病增多,辅助就医、居家监测成为主要需求;重养人群(80岁以上),可能出现生活无法自理问题,需要社会、家庭的特殊关注。
二是布好“一个局”。参与银发经济,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入局要先布局。以高端养老服务业为例,首先在区域选择上,应优选经济活力较高的城市群,看重这类城市市场的包容度和支付能力。其次在运营模式上,适度平衡轻、重资产的投入,在服务品质、服务细节、服务内涵上下功夫,提升行业稀缺“软实力”;此外,服务供给应区域化,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形成服务网络,在可控的空间内调度人财物集约资源,巩固存量,扩大增量。
三是交好“三个友”。银发经济关乎每个家庭,术业有专攻,需心存敬畏。首先,要做时间的朋友,银发经济有商业的营利点,也有民生的公益性,需要定下心、沉下气;其次,要做老人的朋友,提供适合老人的服务和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抓住真实需求才是关键;最后,要做自己的朋友,每个人都会老去,参与银发经济服务老年人的今天,也是未来自己老去享有成果的明天,把握历史机遇,积极投身于银发经济领域,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作者系中国国际商会医药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