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燕
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是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实现老年人辅具租赁使用模式的转变,推动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当前增强辅助器具产业自主创新、扩大有效供给的现实选择。笔者以北京市辅具租赁试点为案例,通过政策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北京市辅具租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数字经济背景下辅具租赁产业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辅具租赁产业发展存在瓶颈
一是康复辅助器具尤其是智能化辅具的应用场景非常有限。一些大型辅具展会重点展示的辅具主要集中在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康复设备及治疗辅具、沟通障碍康复、医疗及护理辅具、无障碍生活设施、低视力辅具、儿童康复辅助器具等类型,其中老年用品和服务类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近年来的辅具展会市场上宣传力度较大的养老辅具品类单一,新的辅具租赁产品尚未进入老年人视野。以辅具展示、宣传介绍、综合示范为主的辅具租赁服务场景,往往侧重智慧居家应用需求,预防类和照护类辅具产品市场较小。与此同时,诸如假肢矫形器数字化发展较快,智能机器人等研发进程较快,但是其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还非常欠缺,产业化发展较慢且程度较低,导致总体上辅具的智能化程度偏低。
二是辅助器具租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可持续性较差。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是辅具租赁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式,但是,目前大部分试点辅具租赁产业园区模式的地区,入驻园区的企业主动创新能力较弱,运营和市场开拓依赖政府财政补贴较严重。北京某区在试点中,通过福彩公益金、民政局专项资金作为资金保障,建设租赁服务体验中心嵌入社区服务站点以辐射周边。调研发现,试点期间园区入驻企业流失快,试点政策期满后撤走的企业较多。自2019年以来,共有45家服务商进驻园区,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服务商在对外营业,而且线下体验店、旗舰店等服务使用效能低下。
三是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的支持配套政策体系尚不健全。调研发现,某区辅具租赁服务的市场化运行遭遇补贴对象市级和区级两级政策准入的区域“区隔”限制。在试点辅具租赁服务期间,由于线上线下租赁服务尚未在全市推广,服务商遭遇了跨区运营与服务的诸多政策限制,线上服务平台只能服务该区的老人,服务商跨区提供服务希望有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老年人跨区申请也希望得到租赁补贴。此外,推动康复辅助配置和社区租赁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仍任重道远。
加快辅具租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与零售、统售模式相比,辅具租赁模式具有消费低、种类多、可循环使用等优势,有助于降低老年人对于辅具价格的敏感性,在供给端和需求端谋求平衡点,实现需求精准对接。笔者认为,应从消除行业和市场障碍、完善监管模式、破除政策区隔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辅具租赁市场活力与动力。
首先,进一步消除辅具租赁发展的行业与市场障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循环使用效能。一是扩大辅具租赁产品的宣传与供给,让展会成为老年人免费或低价门票就可以进得去的市场和服务体验空间,降低租赁企业市场推广的门槛。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养老和康复辅具市场结构,加大产品在智能化、科技化方面的研发投入。三是提升康复类器械行业的产品附加值,提升辅具生产制造加工企业的品牌认知度,提升中低端产品的可靠性,大力发展高端、个性化、智能化辅具产品,增强行业集聚,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四是鼓励创新多元化和现代化的销售模式和营销模式,利用好区域内和跨区域多个梯级市场。
其次,布局适老化产业大市场,以信息化为牵引,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租赁服务及监管模式。一是应加强辅具配售和租赁的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和负面清单制度。二是大力支持和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适老化改造为契机,发力培育和发展辅具服务商,结合当前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养老家庭床位建设的工作重点,对有需要的老人适配合适的辅助器具,持续扩大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社区租赁服务补贴制度试点建设,增强试点建设的力度和引导性。三是通过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推进行业的标准化发展,以服务链为牵引,强化辅具租赁服务与管理平台在供应链中的资源整合作用。
再次,破除辅具租赁的政策区隔,健全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的制度框架设计与政策衔接。一是应加强和完善与康复辅具配置相关的制度整合与政策衔接,探索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行路径,稳步扩大纳入医保的康复医疗项目的报销范围和报销水平,降低残疾老人、失能失智老人购买和使用康复辅具的费用压力。二是在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工作过程中,做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构架,制度和服务体系设计中注重对预防环节中康复辅助器具使用者和需求者的保障。三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对辅助器具产品和服务的支付范围和保障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