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以基本公共服务精准管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024-04-19 08:36:45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王洛忠   崔露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对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精准管理,对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民生、促发展: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精准管理的价值内涵

  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精准管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他们对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广泛而迫切。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精准管理,能够切实解决残疾人工作生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充分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民生思想和发展理念。

  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精准管理,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认可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地位平等,必须赋予残疾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与机会,尊重认可残疾人的多元能力。

  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精准管理,是推动残疾人共同富裕、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新时代以来,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存在需求识别不够精准、制度建设不够系统、供需匹配不够连贯、区域城乡间不均衡等问题。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精准管理,在制度法规的针对性、系统性、衔接性、均衡性上进行修正与完善,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致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

瞄准主体、明确需求:

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

  残疾人的民生短板要补齐,必须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首先,要瞄准作为服务对象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准确情况,明确残疾人口规模、分布、结构以及变化的详细情况。以社区为单位,定期入户走访调查,帮助未办理残疾证的残疾人尽快申领,完善并更新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其次,要精准识别残疾人的服务需求,重视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排序。构建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数据库,精准识别公共服务需求的类型及特征,建立动态调整的公共服务需求清单,对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科学排序,确保能够提供回应性和针对性的公共服务。

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

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

  解决好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需要根据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在制度完善与技术支撑中探索精准供给方案。

  优化教育、就业、康复等残疾人最关心领域的制度设计。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服务,推进随班就读、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等多形式发展。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集中安置、按比例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就业。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开展常态化随访式康复服务。落实无障碍改造政策,将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等。

  持续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及待遇水平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尤其是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精准性与规范性,加大对残疾人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服务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的良性互补,减少重复性财政支出,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协同合作和动态式资源整合优化。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帮扶。搭建无障碍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康复服务指引、信息咨询、无障碍出行等服务。推进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推动残疾人辅具适配由供给为导向的被动式服务向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化供给转变。借助“互联网+”打破传统部门间、区域间公共服务信息孤岛,推动残疾人证和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

实时监测、动态反馈:

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精准适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增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旨在提升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优化残疾人公共服务体验感受。

  打造残疾人服务需求实时监测预测平台,实现需求精准反馈。服务供给方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残疾人服务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共服务的交付方式、时间和具体内容,增加服务供给资源调配的灵活性,纠正和减少公共服务交付过程中所出现的 “供需错配”“供需脱节”问题,有效避免公共服务资源浪费。

  评估残疾人服务供给水平和供需匹配度,推动资源配置均衡。构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测度我国省级层面、市县层面、城乡层面残疾人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区域差异,评估反馈区域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从而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在新发展阶段,遵循公共服务精准管理理念,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精准识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公共服务供需匹配等流程管理,完善残疾人服务制度优化、主体协同、技术赋能等规范管理,构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有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