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关于构建农村养老服务“接续传递机制”的构想

2024-03-28 10:25:05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李   静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农村养老服务是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方面。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亟待链接多元主体资源,建构一个“多元主体支持家庭—家庭支持老人”的“资源—能力—服务”接续传递机制。

  该机制一方面实现多元主体支持家庭,为家庭赋能。受儒家孝文化影响,家庭在我国养老中占据重要地位,“养儿防老”传统理念就是生动体现。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家庭小型化趋势叠加人口流动加剧,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极大影响,亟须重新赋能。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一步提升家庭的养老能力 :一是“人”,拓展照护技能培训范围至所有家庭成员,并坚持政策倡导与强制规范相结合,保证每位老人家庭都有一名“临时应急员”;推进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打通机构、社区、居家壁垒,做实做细日托服务,减轻家庭照护者的沉重负担,让有需要的家庭照护者切实享受到喘息服务。二是“物”,既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农村社区等公共空间的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还要逐步探索以“家庭掏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等方式在农村推广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化养老服务延伸至农村老年人周边、家边、身边、床边。三是“财”,目前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老人赡养,下一步可根据赡养老人类型进行扣减标准分档分级,提高赡养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成员的扣减额度,并且要在妥善解决筹资困难的基础上尽快在农村推广长期护理保险。

  该机制另一方面是要实现家庭对老年人的有力支持,为老人解忧。随着子女与老人离散居住的情况越来越多,家庭成员传统照护功能确实弱化了,但家庭的养老功能却并未弱化,转而以经济支持与精神慰藉的方式呈现,子女通过购买专业照护服务履行其赡养义务。通过构建“资源—能力—服务”接续传递机制,家庭成员通过多元主体赋能,借助政策支持与科技加持,实现“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无力尽心”。

  具体而言,一是购买服务,经济支持。如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推行的“堰上康养孝心卡”,以“子女掏钱,父母享福”实现家庭成员经济支持。在农村老年人暂未形成养老服务购买习惯前,应将消费市场关注焦点锁定其子女,尤其是不具备就近照护老年人条件的子女,通过鼓励其购买适老的个性化产品与专业化服务来尽孝。二是自我增能,服务支持。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号召子女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照护技能培训,为自家老人提供简单照护服务,缓解农村专业照护资源不足的窘境。三是数字赋能,温情支持。如果囿于种种原因,子女确实无法提供服务支持时,也可尽心为老年人提供帮助与关爱。在网络通信设施已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的背景下,子女即便在外务工,也能通过手机视频、居家监控等途径对父母嘘寒问暖。在多方赋能下,家庭成员可实现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服务支持、精神支持。

  (作者系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