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二字多次出现,再加上“老年”“银发”等关键词,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再次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报告提出,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短板在哪里?短板如何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
短板在哪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里就业、城里发展,农村老龄化现象非常突出。”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小成村党支部书记马金莲说,对于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如何实现就近养老,已经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十分现实、迫切的问题。
多年前,马金莲把自家的房子改建成养老院,一共40张床位。“这些年,从实际运营情况来说,还存在配套服务跟不上、亏损状态难扭转等问题。”马金莲说,从目前的条件看,农村养老院解决吃饱、穿暖、睡安心没有问题,但配套的医疗服务跟不上。此外,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集中养老收费一般为每月几百元,最高不超千元,导致机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可持续运营能力弱。
“我老家是农村的,所以我特别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福爱护理院护士长李楠楠告诉记者,去年调研农村养老时,她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农村的年轻人太少了,几乎全是老年人。
“虽然他们的子女已经进城落户,但老年人还是更愿意留在农村,那里有他们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李楠楠表示,农村的老年人多,但养老服务供给有待加强。
李楠楠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敬老院的定位以兜底保障为主,且布局相对分散,对于住在村里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很难享受到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
“年龄大了,行动不便,再加上子女外出就业,农村老年人长期无人陪伴,一日三餐成了他们的老大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这就要求各地提高老年食堂的覆盖率,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用餐难题。”
陈保超在调研中发现,兰考县的农村养老服务场所多是利用空心院、老村室、撤并校舍改造而成,设施较为陈旧,适老化程度不足,且维护和运营费用不足。“社会化运营后,对于无稳定收入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入住机构养老有一定经济压力。”陈保超说。
短板如何补
“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内容,更让我觉得未来农村养老事业海阔天空、大有可为。”马金莲说。
对于农村养老服务如何补短板,马金莲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特别是对公益、半公益性质的农村养老机构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二是积极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三是鼓励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四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反哺农村养老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一定会充满幸福感。”马金莲说。
“要让农村老年人吃上营养、实惠的饭菜,用便捷的就餐服务,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此,陈保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增加助餐供给主体;二是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建设区域性老年助餐中心,集中制餐后再配送至各个助餐点;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与品牌餐饮企业的合作,并对提供助餐服务的企业给予租金减免、水电费优惠、运营补贴等,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李楠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愿意在农村养老领域深耕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予优惠政策,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持续稳定的养老服务;二是发挥农村活力老人的作用,通过引导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互助养老,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孝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社会报记者 柳 旭)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