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再看乡村地名建设的重点任务

2025-02-26 10:02:41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2024年12月,民政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乡村地名建设指南1.0版》(以下简称《指南》),在明确乡村地名建设5方面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细化了方法路径。

  “乡村著名行动”实施已一年有余,结合《指南》再看乡村地名建设的重点任务,可以从“三性”入手进行分析,进一步厘清工作主线,抓住任务关键。

  保持工作内在连续性

  《指南》第一、二部分将地名命名更名、地名标志设置工作进行了分解、细化,明确了新时期乡村地名建设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内容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只是要求更高、程度更深、任务更细。

  《指南》指出“将乡村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地理实体、道路街巷以及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命名视野,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名称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梳理排查,摸清乡村地区地名现状,把握乡村地名命名对象”。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地区的村落布局结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衍生出众多新建、改建乡村道路,而这些新生的街、路、巷名称都需要进行命名或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新增、修复、更换的数量进一步增大。

  在地名标志设置上,《指南》除了表示要指位清晰、规范统一、内容准确等外,还进一步提出要“发挥地名标志在便利群众出行导航、助力乡村治理、美化人居环境、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地名标志服务效能,健全完善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地名命名、更名关系到地名标准化水平,地名标志是推行标准地名社会化的最有效措施,两项工作是地名管理的主责主业。各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地名工作具有的内在连续性,将命名、设标、标准地名的使用和推广作为乡村地名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各个环节的贯通性

  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城市地名管理工作在法制框架下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深入研究地名的具体运行规律,管理部门逐步厘清了地名命名、更名以及标准化使用等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建立了一套规范、连贯且完备的工作机制。但是,目前乡村地名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为了跟上城市地名管理服务的步伐,《指南》对乡村地名建设提出了地名命名、设标同步开展,采集、上图接续开展的要求。

  规范、标准的命名和设标是地名管理工作一以贯之的根本任务,采集和上图是着眼于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四项工作看似独立,但之间存在着相互衔接的贯通性。目前,乡村地名仍有较大缺口,命名需求量大,对地名标志设置的广度、密度、精细度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大量新增设的地名标志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多了采集和上图的对象种类,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标准。采集上图的各地数据汇集到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等互联网平台,为推动构建统一的标准地名地址管理服务体系,为创建运用民政大数据,为建设完善“数字中国”“数字乡村”提供了扎实的地名信息基础。

  此外,《指南》还指出地名管理工作各环节需要遵循贯通性,即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的管理机制,做好对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公告以及销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发掘地名功能的时代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地名的功能被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从最基本、最核心的指位功能,即标识地理位置、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扩展到行政管理、体现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在新时期,地名的功能又进一步延伸,涵盖了数据分享、社会治理、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价值引领等多个维度,地名功能的时代性逐渐显现。

  传承发展乡村地名文化、深化乡村地名信息应用、促进地名利农惠农等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其中,深化乡村地名信息应用更迫切,关系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是地名功能时代性的直接体现。各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利用采集汇总的数据设置“乡村一张图”,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整合各级各类区划地名数据、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乡村地名数据、乡村标准地址数据等,建设形成集合区划地名信息采集、展示、服务的“一张图”,初步实现了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乡村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标准、规范、翔实的区划地名信息服务。

  同时,传承发展乡村地名文化与促进地名利农惠农,也关系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反映了乡村振兴的基本要义,是地名功能时代性的深刻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各地采取了鲜活、多样的方式方法,通过挖掘和保护乡村地名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新业态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总之,地名作为现代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工具,其功能的现代性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乡村地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明确其核心是服务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基础是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循地名运行的内在规律,避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才能确保地名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让地名在服务社会发展、传承文化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