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聪
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日前,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等1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国家送给全体老年人的一份恰逢其时、恰如其分的礼物,其诸多举措对推动老年阅读工作发展、促进老年人享受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积极作用。
第一,为老年阅读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持。老年阅读不同于亲子阅读、成人阅读,其阅读需求已基本脱离功利性和实用性,不具备直接转化为市场经济效益的可能。因此,老年阅读保障政策由国家颁布推广才有可行性,需同时具备再分配型和建构型双重政策属性。前者是指有计划地将社会财富和受教育权利对老年群体进行转移性再分配;后者是致力于帮助市场失灵的老年阅读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之力汇集各方资源,合力塑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阅读的良好局面。
第二,从技术和服务等软性层面保障老年群体阅读权利落实。《意见》切实考虑到老年人视觉、行动能力老化等身体特点,倡导图书馆等公共阅读场所进行无障碍适老化改造,鼓励增加无障碍阅读设施设备和视听友好产品技术的市场供给;同时结合当前线上线下借阅一体化趋势,探索更适合当代老年群体阅读习惯的送书(邮寄)上门等软性服务。上述措施有利于提升老年阅读的便利度,保障老年人平等、充分地获得阅读权利。这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相关老年阅读权利保障制度保持一致,将我国老年阅读领域国家政策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为老年人广泛获得社交支持搭建了平台。无论位于城市还是乡村,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对自身价值或生活状态的消极感受,进而出现焦虑、抑郁、躯体忧虑及疑病障碍等老年期常见心理阻滞问题。而通过适当频率、有益身心的群体阅读活动,老人彼此之间、老人与亲友之间或可建立起相对较深的情感联结。这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调整和心理内省,重新接纳自我、承认现实,辅助战胜身体衰老所带来的绝望感。阅读内容的积极价值指引和深度社交活动,亦可辅助老年人重拾价值感、形成良好人格,以更超脱的智慧坦然面对后半段人生。
第四,针对老年群体参与阅读的关键制约因素,提供了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法。面对当前制约老年阅读发展的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意见》提出对老年阅读领读人、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建立老年阅读辅助人才阶梯培育制度,实施“银龄领读者计划”;发动全国的老年大学(学校)参与,将老年阅读行动融入现有老年教育教学框架体系中。资金投入直接决定着老年阅读推广时间和活动质量,因此,《意见》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力量捐赠,双管齐下共同解决资金可持续问题。为了低成本满足老年阅读空间需求,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公共文化空间参与进来,采取错峰、错时方式为老年读者提供阅读空间。上述制度性引导策略可推动人、财、物要素向老年阅读领域高效聚集,减小阅读推广工作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
第五,强化了政府部门的组织协作机制以及大众传媒平台对老年阅读活动的传播作用。《意见》明确了宣传、网信、教育、民政、农业农村、 文化和旅游、退役军人事务、广电等多部门的共同协作关系,也强调了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基层老年协会的组织力量,而且政策中多处提到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一手抓管理支持,一手抓组织传播,群策群力,共同为老年阅读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六,既关注当下施政策略,也着眼于老年阅读工作的长远提升。《意见》倡导优化未来老年阅读空间功能,探索阅读“+养生”“+交友”等消费新模式。通过打造阅读、休闲、养生、会友等创新融合业态,可为老年阅读开辟细分市场赛道。《意见》虽指向老年群体,但同样着眼于代际传承问题,其中提出的“一老一小牵手读书行动”并不是孤立的老龄工作项目,而是帮助老年人深度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的长远计划——老年人通过自身参与阅读活动,引导中青年加入读书队伍,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营造新时代“三代人共读”的良好社会氛围,这将是老年人实践学用相长、重获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民生保障、养老服务的政策指向是老年群体的生存基本面,那么《意见》就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一盏精神明灯。可以预见,《意见》的实施将进一步激发老年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为我国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副教授)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