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老年人租房难,为什么?怎么办?

2025-02-26 09:09:52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郑   翔

  当前,一些老年人因为异地工作、到子女居住地养老或者为方便就医等,产生了租房需求。然而现实中,有些出租人不愿意把房屋租给老年人,房屋中介也不愿接待老年租房者。有些房地产中介公司甚至明确规定:对60岁以上租房人不提供拼租房源,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得作为独立的承租人。出租房屋是市场化行为,从出租人的角度来考虑,必然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其不确定性可能会使房主的利益受损,而愿意出租给老年人的房屋,又往往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导致老年人租房难。

  老年人租房难的原因

  事实上,老年人租房难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老年人身体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在出租房屋内,容易出现摔倒、发病,甚至死亡的情况。这不仅会给出租人造成不少额外负担,还有可能影响房屋的市场价值。其次,老年人生活习惯原因。有些老年人喜欢囤积杂物,往往使得房屋杂乱并产生异味;有些老年人为了排解孤独,会饲养宠物或者收留流浪猫狗;还有些老年人因记忆力衰退,容易出现忘记关火、关水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给房屋造成损害。再次,老年人经济条件原因。有些老年人收入低,经济条件较差。出租人担心老年人拖欠房屋租金。即使通过诉讼等司法手段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但如果老年人没有足够的实际可支配的财产,也很难要回租金。最后,住房条件原因。许多出租房屋构造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如高层楼房没有电梯、屋内有台阶、淋浴间设施不合理等,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租房难。

  化解老年人租房难的对策建议

  突破老年人租房难的困境,需要从减少出租人的风险,平衡承租双方的权益,以及推进出租房屋的适老化改造等方面来着手。

  第一,禁止租房年龄歧视,保护老年人的居住权益。要明确租房规则,不允许以年龄作为判断标准。鼓励出租人和中介机构以老年人的实际能力来判断其是否可以租房,比如参考信用记录、职业稳定性等。另外,通过让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经济担保,或者由其雇佣方、亲友子女等提供相应的担保等方式减少出租人的风险。

  第二,政府应在落实住房保障制度时优先照顾老年人。我国法律明确保护老年人的居住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政府要考虑为老年人提供特定的公租房,考虑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对公租房进行合理改造。

  第三,国家应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门服务老年群体的房屋租赁平台,让老年人更轻松查询到适合的房源,引导出租人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房屋。

  第四,落实鼓励家庭成员和老年人同住的相关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落实该项规定,需要从经济上对承担赡养责任的家庭成员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加大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在户口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提供衔接便利措施。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