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组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组织风采

广东省慈善总会:做好广东扶贫济困特色慈善品牌



  广东省慈善总会秉承“以人为本,慈善为怀,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提升“广东扶贫济困日”品牌影响力,为广东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枢纽型慈善组织的广东省慈善总会,围绕中心大局,以党建引领推动慈善事业不断向前,利用“三大优势”:平台优势、资质优势、资源优势,强化“三个意识”:强化龙头意识,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强化主业意识,积极做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各项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扶危助困作用。打造慈善品牌、汇聚社会善力,努力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省慈善总会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省性社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

  

利用“三大优势”

充分发挥慈善引领作用


  省慈善总会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资质优势、资源优势,在参与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慈善工作中发挥慈善引领作用。


  一是动员优势和引领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下,省慈善总会依托各级慈善总会进行宣传动员,拓宽动员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强大的动员优势;发挥引领优势,省慈善总会属于综合型、枢纽型慈善组织,对全省慈善组织起到引领、协调作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优势互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资质优势和信誉优势。省慈善总会作为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接收的省级单位,发挥资质优势和信誉优势,担当起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使命,承担捐款接收和规范管理的重要任务,同时广泛筹集资金,为开展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资源优势和统筹优势。省慈善总会扮演着公益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集合了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爱心人士、志愿者等众多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济困,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局。

  

强化主业意识

积极做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各项工作


  省慈善总会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广泛发动,认真组织,不断扩展资金筹募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发动。省慈善总会通过发布倡议书、官网公告、微信公众号推文、媒体宣传、企业走访等形式,向社会宣传“广东扶贫济困日”。与《新快报》合作推出特刊,与《大社会》杂志社合作开设“脱贫攻坚”专栏,展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成果,宣扬“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贡献突出的爱心企业先进事迹,动员企业、个人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2010年以来,先后共有32家捐赠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每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与省慈善总会签订捐款协议书,超过200家单位及10多万人次干部职工通过省慈善总会捐款。


  二是做好捐款接收使用和管理。省慈善总会坚持“热情服务、依法规范、专户管理、信息公开”原则,做好捐款接收、统计,资金拨付严格按照扶贫济困工作要求和捐赠意愿,做到及时、准确、规范、透明。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接收“6·30”活动捐款463652万元,根据捐赠人意愿及项目进度拨付424131万元,支持广东省和三区三州地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300多个。其中省慈善总会投入987万元,支持广东贫困乡村和革命老区文化广场、水利灌溉、安全饮水、路灯建设等公益项目建设,以及支持新疆、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扶贫项目,改善了当地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工作,在我省社会组织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认真做实“红棉杯”评审工作。2012年设立“红棉杯”以来,省慈善总会负责“红棉杯”资料收集审核工作,坚持做到周密组织,认真负责,扎实细致,确保质量,评审工作连年受到“6·30”活动办的表扬。省慈善总会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十周年突出贡献社会组织”,被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广东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


强化龙头意识

不断提升机构社会公信力


  省慈善总会是全省性社会组织,在慈善组织中发挥龙头作用,始终把提升和维护公信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规范管理、诚信公开、品牌引导、良性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机构公信力建设。


  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省慈善总会坚持以党建引领慈善事业发展工作总基调,将党建工作列入省慈善总会章程重要内容,明确了以党建工作引领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要求,省慈善总会党支部被省社会组织党委授予“001号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站”“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为加强全省慈善组织党建工作,激发慈善组织活力,引领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在应急救灾、重大公共事件、扶贫济困等重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树立了良好形象,受到上级表扬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二是突出规范内部管理和信息公开。省慈善总会制定完善了《广东省慈善总会捐赠资金管理办法》等20个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省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接收捐款87亿元,拨付捐款84亿元,均实现无差错。抓好信息公开,落实“三强化、五公开”要求,在官网全面公开30多个子项目年度运行情况;各项社会捐助的信息和捐款明细,及时在网站上公开;慈善项目公开到目,细化到每个受助对象;接受审计和社会公众监督,确保公开透明,阳光运行,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有力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提高服务水平。省慈善总会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提高“互联网+”服务水平,创新开发了“粤善行”小程序,实现线上捐款、捐赠票据和捐赠证书管理、基金及项目管理、信息公开、数据分析、传统互联网捐赠功能,创新资金募捐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四是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省慈善总会广泛宣扬广东人民乐施好善的传统美德,激发广大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应急救灾、重大公共事件、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自成立以来,广东省慈善总会共筹集善款87亿元,物资3000多万元,为广东省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责任意识

在开展扶危助困发挥作用


  省慈善总会积极搭建平台,统筹慈善资源,凝聚慈善力量,大力开展扶贫济困、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等慈善项目,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底线民生保障中的补充作用。


  一是设立专项基金。共设立“广东省留守老年人关爱基金”“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基金”等15个冠名专项基金,共筹集善款2700多万元,在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开展慈善项目。“大爱救心”项目开展14年来,筹募善款1.6亿多元,资助700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完成手术,获“中华慈善奖”;“大爱助行”“大爱助康”项目先后开展6年来,“大爱助行”项目共帮扶困难群众463人,共配置康复辅助器具567件,合计金额为人民币167.47万元;“大爱助康”项目配置康复辅助器具419件,合计金额为人民币193万元,为3000多名贫困残疾人适配假肢等辅具,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开展“微笑列车”项目,10年共拨付资金4143万元,完成先天性唇腭裂手术9500多例;慈善药品援助项目共为困难患者发放药品43万盒,折合人民币5亿多元,救助患者达13万人次,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省慈善总会在每年春节元旦期间联合各级慈善机构开展“慈善情暖万家”公益慈善活动,慰问特困、低保、优抚、孤残等困难群众以及民政服务机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到每个困难家庭。自2011年开展活动以来,省慈善总会共筹集善款701万元和部分物资,惠及我省14个欠发达地区3.4万多户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