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⑩ 广州南沙:深化乡村地名建设,助力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4-12-09 14:56:10 来源:南沙区民政局 阅读次数:33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地处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辖128个行政村,乡村面积广阔。在2022年“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工作基础上,南沙区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为契机,深化乡村地名建设,命名街路巷2391条,设置地名标志3900余块,采集上图乡村地名和兴趣点1.1万余条,有效畅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渠道,制作“一村一图”128幅,将100余条老地名纳入保护名录,以地名故事、短视频、游学等方式大力宣传地名文化,推动地名与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探索地名助力构建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南沙经验”。


上下联动,建立乡村地名管理体系

  南沙区成立由19个部门及10个镇(街道)组成的全区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组建由地名骨干、专家、城乡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队伍,在区、镇、村(社区)三级构建乡村地名管理“五机制(即工作联动机制、地名分类采集机制、标志设置管理机制、信息采集更新维护机制、常态化管理机制)、一规程(地名工作规程)、一体系(质量评价体系)”。

  同时,借助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平台,邀请优质社会组织参加“乡村著名行动”发掘地名符号等活动,加强工作交流,提升社会参与度,为乡村地名管理在资源配置、政策制订、项目实施等方面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

图片1.jpg

图:南沙区民政局借助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平台,邀请优质社会组织参加“乡村著名行动”发掘地名符号等活动。


科技赋能,打造高质量地名信息库

  南沙区采用“两内一外”循环工作模式摸清地名底数,即先“内业”对地名数据进行整合和前期准备,再“外业”到实地核准并“增、删、改”地名信息,最后“内业”转化应用为地名成果。

  汇集地名命名资源,精准采集标准地名、公共服务设施、乡村兴趣点等与群众出行、农产品流通、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地名信息11100多条,上传互联网地图约10000条、“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6000多条,织密织牢乡村地名网络,使一个个“小地名”信息在地图上“活起来”,实现群众从“进村问路”到“进村看图”的转变。


突出实用,推进命名设标同步落地

  采用“系统核、全面访、重点察”的工作模式,依托《广州市南沙区道路地名规划》等词库资源,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注重命名的精准性和实用性,形成命名事前(摸查、信息采集)、事中(审核、梳理上报)、事后(设标、备案公告)联动闭环,新命名街路巷2000多条,对3900多条街路巷进行设标和标志“修、补、种”维护管理。

  在推广智慧标牌服务应用方面,设置特色标志牌190多块,对新设和维护的路牌、巷牌、门牌等赋予“二维码”功能,植入地名简介、道路四至情况、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内容,使地名成为乡村广袤大地的“指南针”和“导航员”。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南沙区推广智慧标牌服务应用,在东涌镇马克村设立特色标志牌,其上附有马克村乡村地名服务示意图和地名志内容;

同时附有地名二维码,群众可扫码登录南沙区人民政府门户网“一件事”主题服务,更高效便捷办理民生实事。

图片4.jpg

图:新设立的稳发西三街路牌附有二维码,群众可扫码了解稳发西三街的四至情况、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推动数字乡村信息化发展。


资源整合,拓宽助企惠企销售渠道

  在整合地方志、农业、文旅、民风民俗、商务等各方资源基础上,南沙区培育打造地名标识品牌,打造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采集上图约260多条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农村合作社、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信息,通过抖音直播农产品12场、拍摄本土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视频42场,宣传榄核香云纱、万顷沙莲藕及番石榴、东涌黑皮甘蔗、南沙青蟹等多个南沙特色农副产品,拓展地理标志农产品销路。

  此外,以地名为载体,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把老街老巷、古村古庄、农家乐、采摘园、民宿民居、种植养殖基地等信息与麒麟舞、香云纱、疍家婚俗等非遗文化应用场景串联起来,设计亲子游、家庭游、情侣游等多种类型主题的旅游路线,使游客沉浸式体验南沙乡村特色景点、传统美食及乡风民约新变化,建立乡村旅游新品牌。


图片5.jpg

图:南沙区黄阁镇有着南沙最古老的传统村落集群,是粤港澳同根同源的文化故土和情感纽带,黄阁麒麟舞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南沙区民政局举办“麒麟起舞 舞动传承”地名文化进社区活动。


传承文脉,提升地名文化公共属性

  南沙区深入挖掘与乡村地名有关的历史掌故、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等素材,收集整理了“虎门炮台”“十八罗汉山传说”等70多个地名故事,编辑了《江河日月长》《地名里的南沙》故事书。收录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南沙天后宫”“南沙人遗址”“舢板洲灯塔”“塘坑天后古庙”等100多条老地名,编制《南沙区地名保护名录》。编辑地名相关百度百科词条118条,制作《点亮您的名字》地名主题宣传片,发布17个系列地名故事短视频。通过地名促进粤港澳文化融合交流,吸引港澳青年参与社区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地名的社会功能,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南沙学习、工作、生活。


  下一步,广州南沙将贯彻落实“乡村著名行动”部署要求,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乡村著名行动”重点镇与重点创建村,在加大乡村地名命名设标、信息采集上图、文化保护传承、拓展地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地名+一张图”基础服务应用,提升地名工作公众参与度,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地名管理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径,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协同效应,以深化乡村地名建设为抓手,全面助力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与推进。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