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2025年第2期《中国政协》杂志发表全国政协常委,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唐承沛的署名文章《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全文如下: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
唐承沛
我们要切实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谋划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改革任务。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既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于近期刚刚出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谋划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深刻认识养老服务在经济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庞大,预计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保障亿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与经济发展工作息息相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任务之首。培育壮大养老服务市场、促进老年人消费、发展银发经济等,都是提振经济的重要内容。养老服务是促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向,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口,需要大量养老护理人才,通过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成长机制、改善支持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环境等举措,将吸引更多劳动人口到养老服务领域就业。科技赋能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深化智能科技、大数据、信息化等前沿科技在适老产品、康复护理、健康监测、失能照护等养老领域的应用,有利于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大力发展符合国情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将减少年轻人“后顾之忧”,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减缓社会“养老焦虑”,进一步释放社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加快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我国国情,契合文化传统,尊重老年人意愿,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要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加强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引导和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基层社区和群众床边、身边和周边汇集,确保老有所养。要强化各层级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统筹利用,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科学配置、有序流动,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县域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和改革创新发展,深化拓展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功能,统筹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着力发挥乡镇、街道层面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在区域养老服务中的重要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发挥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发挥其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优势,及时收集和转介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加强日间照料、学习娱乐、上门服务等能力,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
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产业稳妥有序发展
完善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是党中央为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事关高质量发展大局。要以促消费为重要切入点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坚持产用结合、以用促产,增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动能。推动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文旅、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上下联动办好各类养老服务消费活动,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实施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撬动养老服务消费大市场,为养老服务产业注入生机活力。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发展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产业扶持政策,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研发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具有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以及智能照护陪伴等功能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加大对相关企业税费减免和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培育良好产业生态。要强化科技赋能,深化新兴智能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创新养老服务新场景,打造智慧化养老新业态,加强具有生活照料、健康监测、活动预警等功能的智能化设备研发,创新养老产品与服务供给。
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保障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加强综合监管是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统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途径,要严把养老服务质量关口、守好安全底线,更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全养老服务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监管制度,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监管,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人身安全。加强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跨部门联合检查,推动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提升执法质效,增强监管工作合力。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标准,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各地立足实际探索地方标准,进一步发挥标准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