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全国民政

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教育部、民政部等15部门联合部署

2023-12-01 14:58:59 来源:中国儿童福利 微信公众号 阅读次数:49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时有发生,不仅受害人及其家庭受到影响,也阻碍了城市文明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近日,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权益岗在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项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从通知之日起到明年春季,动员各系统已命名国家、省、市级维护青少年权益岗,2023—2024年度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重点针对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校园贷”“培训贷”等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人员、冒充领导或熟人、虚假招聘、虚假购物、虚假征信、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网络婚恋交友诈骗等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多发高发电信网络案件类型和突出问题,立足职责分工集中开展相关工作。

  相关数据显示,未成年上当主要类型有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刷单返利类、冒充熟人等特定身份类、虚假购物服务类、出租出售银行卡类

      1、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案例

      16岁明某在玩游戏时,有玩家低价卖游戏贵重材料,明某想着以5000元收来,以7000元转卖。对方提出先钱后货,并发给明某多张与其他玩家成功交易的截图。明某信以为真,借机拿奶奶手机给对方转账5000元,结果对方并未给他游戏材料,还将他拉黑。

      反诈提示

      不要轻信网络陌生人,不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更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虚拟产品交易要在官方正规平台。


      2、刷单返利类案例

      15岁的辛某父母在外工作,由爷爷照看。某天,他在一QQ群中看到有人发信息称只要发3.88元红包,有机会获得数千元红包返利。辛某私聊该人后进入新群,群里正火热地截图自己刚拿到的红包返利。随后辛某向群主管发送3.88元红包,对方以是未成年人导致账户资金被冻结为由,让其赶紧解决,否则报警。辛某害怕,跟着对方指示,用爷爷手机向对方发来的陌生账户陆续转账上万元。

      反诈提示

      刷单返利,都是诈骗。诈骗分子一旦得知受害人是未成年人,就会针对性地诱导、威胁,让其偷偷转账。因此,在社交软件上务必保护好个人信息,遇到问题及时告知家长。


      3、冒充熟人等特定身份类案例

17岁金某的好哥们马某的QQ给金某发消息说“奶奶要住院,我爸妈得明天才回,需要1000元,你先转我,明天我让爸妈还你”,还将奶奶在医院的照片发给金某,金某信以为真,随即转账,后来马某本人联系金某,称自己qq号被盗,金某才知道上当了。

     反诈提示

     凡是遇到自称同学、亲戚、老师、领导、偶像粉丝并要求转账的,请与其本人核实后再做转账与否的决定。


     4、虚假购物服务类案例

      17岁的胡某在短视频上刷到销售手机的视频,添加了对方QQ,确认手机型号和价格后,决定购买。对方要求先支付定金再发货,胡某向其转账350元,对方承诺4天内送到。但后来,对方又以“需支付快递费”“补尾款”“转账失败,再来一次”等理由要求其转账,直到最后被对方拉黑,共计损失2250元。

    反诈提示

    网购切勿跳开官方平台私下交易,对方的信用无法评估,私下转账无法保障自身权益,一旦交易出现问题,也无法联系售后处理。


      5、出租出售银行卡案例

      宁某(未成年人)在朋友的利诱下,把自己的银行卡出借给他人,使用其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进行“跑分”洗钱,协助转移资金,从中获利1500元,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

      反诈提示

      不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银行卡、电话卡、支付宝或微信收款码等出售、出租给他人,不要被所谓的“高价收卡”冲昏头脑,切实增强法律意识。


      未成年人对社会尚未全面了解,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向其普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