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2025年度“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启动以来,广东省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投入保障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的工作中。专项救助行动期间,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共出动车辆159台次、街面巡查621人次,累计发放棉服棉被102件、食品607份,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11人次。
佛山市将专项救助行动列为阶段重点工作,精心动员部署,认真细化实施方案,从物资储备、宣传引导、救助程序简化到应急预案完善等,全方位落实工作举措。市民政局依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公安、城管、网信等多部门协作联动,健全联合巡查和快速响应制度,创新探索将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易露宿区域纳入街面监控视频范围,并引导环卫工人参与排查救助工作,同时开设网络舆情监测,进一步强化对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的发现、转介和处置能力。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全市共组织跨部门联合巡查12次,转介处置公安等部门护送人员22人,送医救治27人。
佛山市救助管理站根据天气变化、受助人员流动情况动态调整街面巡查频次,联合社工服务机构白天加大对交通枢纽、景区商圈等场所的巡查力度,夜晚增加对桥梁涵洞、废弃房屋等区域的巡查频次;成立党员服务先锋队,在重点时段全天候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巡查,耐心劝导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到站内接受救助;对经反复劝导仍不愿入站或返乡的露宿人员,发放御寒保暖物资,留下救助联系方式,并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定期跟踪掌握其情况。此外,佛山市救助管理站还试点应用热成像无人机对城乡接合部、区域交界等地带开展高空巡查,进一步提高主动发现率和救助率。
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救急难”的工作要求,佛山市民政局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综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救助服务网络,依托综合救助服务中心及社会工作服务站(点)打造基层救助服务阵地,实现全市32个乡镇(街道)、797个村(社区)全覆盖,方便临时遇困人员就近就便求助避寒。此外,佛山市救助管理站探索建立基层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将“主动发现机制”纳入村(社区)职责范围,协调各区民政部门配强配齐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并充分动员“双百”社工、网格员、党员楼长等基层治理人员广泛参与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线索报告、劝导救助等工作,构建覆盖城乡、上下衔接、政社联动的主动发现网络,全力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
同时,佛山市践行“关爱性救助、人性化管理、亲情式服务”理念,持续细化提升站内照料服务水平,为特殊受助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个性化救助帮扶,开展滞站人员和落户安置人员节日慰问活动,适度提高春运期间临时遇困人员交通路费救助标准,让受助人员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此外,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完成了站内改造消防安全评估,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共排查清除安全隐患4处。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接待大厅24小时开放,救助热线全天畅通,重点时段提前预备应急力量,及时响应求助线索,确保机构安全平稳运行。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引入“祖籍分析法”,帮助5名滞留受助人员成功寻亲,护送37名特殊受助人员返乡,符合条件人员接送返回率达到100%。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