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民政部、 国家林草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要求各地倡导文明祭扫,推动移风易俗。
加强宣传引导 让文明殡葬入脑入心
“你爷爷总说,他要变成一棵大树,不占用土地,回归自然,造福自然。”“这一碗烩菜办丧事的习俗由来已久,以前的人日子过得苦,没有那么多讲究,可这一碗烩菜里有着邻里间的情分,有着对先人的敬重。”“今天是妈的百日纸期,我们在网上建了一个纪念馆,把咱妈留下的精神财富以网上云祭祀的方式传递给子孙后代。”
今年1月,甘肃省定西市民政局、市文明实践办推出3集主题短剧《爷爷是一棵大树》《一碗烩菜的味道》《网上建了纪念馆》,通过演绎生活场景,将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安葬、文明节俭治丧、绿色低碳祭扫等文明殡葬理念融入剧情,让群众看得进、学得到,推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定西市民政局、市文明实践办联合发布倡议书、海报、短视频,制作拍摄主题短剧,受到广泛关注;在市县融媒平台开设“乡镇、村(社区)书记谈移风易俗”栏目,14位乡镇党委书记、147名村(社区)书记结合当地民俗、村情民意谈倡导标准;在全市殡葬设施场所建设文明殡葬文化长廊,组织基层干部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入户宣传指导标准,推动“一碗烩菜办丧事”新风人人知晓。为了推动殡葬移风易俗,2024年12月,定西市开展了“厚养薄葬· 绿色祭扫· 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通过高标准策划、多形式制作、多载体播发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活动,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厚养薄葬是正道,生前尽孝要记牢。逝者安息应从简,生者无需讲排场……”在四川省大竹县,浅显易懂的殡葬宣传规范歌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常态化适时播放。
两首歌唱响文明新声。大竹县民政局根据不同受众对象,制作2个通俗易懂的殡葬宣传音频,即面向群众的《殡葬改革新风尚》和面向殡葬从业人员的《殡葬服务规范歌》。殡葬宣传音频通过殡葬改革政策流动宣传车和村村响“小喇叭”在全县31个乡镇(街道)常态化适时播放。同时,大竹县民政局制作了5000余份图文并茂的殡葬宣传海报和标识牌,覆盖村(社区)公示栏,把文明殡葬理念送到群众身边。值得关注的是,大竹县还通过殡葬服务专线96444,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墓地价格、生态葬奖励等问题,打造殡葬政策解读新窗口。
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倡导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临近清明,各地广泛开展文明祭扫主题活动,通过开设“文明殡葬”讲座、发布倡议书、播放短视频等方式,倡导群众以鲜花祭祀、网络追思等低碳方式缅怀故人,共同营造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扫氛围。
找好移风易俗小切口 撬动乡风文明大提升
“以往办白事,要花两三千,如今最多两百块就搞定了。”在云南省禄丰市高峰乡的彝族村寨,乡亲们提起殡葬改革带来的变化,很是感慨。
实施殡葬改革前,当地一直盛行着先辈传下来的白事习俗——“打啰喝”。办白事前一天,逝者至亲须家家户户送上肥大的山羊,还要带上办酒席的炊具食材,请喇叭匠开道,到逝者家中“打啰喝”。白事当天,送的羊全部宰杀,“打啰喝”的长辈们围坐在一起吃酒席,晚上12点,还要吃宵夜、摆礼。一次白事,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吃大喝3天。下次谁家办白事,只增不减如数把羊和菜肴随回去。谁家白事宴席收到的羊多、羊大、财物多,谁家就有面子。为了人情面子,有的人家还欠下了外债。
针对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高峰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移风易俗推进会,广泛动员党员干部、驻村队员、“五老”人员、乡贤等组建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通过集市、村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倡导丧事简办新风。
高峰乡指导全乡76个村小组在充分尊重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将红白事节俭办等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还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移风易俗自治组织24个,实现村组全覆盖,由乡级统一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宜办理流程图,由理事会全程参与监督,推动殡葬移风易俗。
2018年,民政部等1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深化丧葬习俗改革,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2022年,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专项整治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倡导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积极探索推广“合约食堂”治理模式。当地将“合约食堂”相关制度、措施纳入村规民约管理,明确“合约食堂”只承办婚丧嫁娶酒席,引导群众遏制滥办酒席,倡导节俭办事的新风尚;在甘肃省民乐县永固镇总寨村,办白事的人家为前来帮忙的邻里亲朋准备一碗粉汤。仪式庄重节俭,减轻了群众负担。如今,“一碗粉汤送亲人”已成为全县白事办理新标准,也成为民乐县移风易俗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建立奖励机制 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2023年,家住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的蒋女士为母亲申请身后一件事联办,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如果选择丧事简办,可申请1000元的文明殡葬奖励。
蒋女士说,自己的母亲对待生死十分豁达,生前向父亲和她们姐妹俩表达了“丧事一切从简”的想法。当天,蒋女士填写了《平湖市身后“逝”无忧专项奖励申请表》,耐心询问了丧事简办的具体要求。
母亲向海而眠,回归自然;丧事不邀请乐队吹打、不焚烧被褥、衣物以及纸质殡葬用品;丧宴力求简单朴素,只邀请近亲属参加,蒋女士母亲的后事,办得庄重简洁。
2022年,平湖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开展促进文明殡葬奖励的实施办法》,由慈善公益信托项目出资,对符合殡葬移风易俗、践行白事简办和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庭发放1000元专项奖励资金。平湖市通过现场宣传、社区网络平台发布和现场告知等方式广泛宣传该项政策,积极引导群众白事简办,努力营造文明节俭、绿色生态的治丧环境。截至目前,已有481户家庭主动申请文明殡葬奖励。
据了解,平湖市近年来打造“身后‘逝’无忧”殡葬服务品牌,落实和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减免制度,推进节地生态殡葬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市民节俭治丧、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推进殡葬移风易俗。
近年来,多地出台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的逝者家庭明确奖补办法;通过开展“乡村光荣榜”评选、建立“积分制”移风易俗管理机制等,激发群众践行文明殡葬的积极性……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