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伟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比较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需要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早在2020年,就提出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施好这一国家战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关键要把握好五方面要求。
第一,要以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积极老龄观为首要前提。核心要做到“三个积极看待”。一是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看到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结果,而不是社会发展退步落后的表现。二是要积极看待老年人,充分肯定广大老年人为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真正把老年人当作社会的宝贵财富,而不是当作社会的“包袱”。三是要积极看待老年生活,看到老年阶段仍然是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而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过养老生活。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把人口老龄化视为“洪水猛兽”,就能够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发展机遇,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主动。
第二,要以提升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为根本举措。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解决人口老龄化,根本在于促进生育,提升总和生育率至合理水平。要制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以强有力举措提高生育率,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三,要以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为基础支撑。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宏观经济运行成本、改变消费需求和金融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有基础性、长期性影响。这就需要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大规模劳动力供给、大比例国民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消费需求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顺应人口老龄化 发展 新常态,挖掘银发红利,发展银发经济,促进银发消费,扩大符合老年人需要的产品服务供给,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要着力推动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在老龄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化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第四,要以健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为重要着力点。一是要推动健全老有所依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老年人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要推动健全老有所养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发展兜底性、基础性养老服务,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支持发展完全市场型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三是要推动健全老有所医的健康支撑体系,建立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相衔接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全面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第五,要以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为重要保障。适应老年人口持续增多的重要趋势,在社会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一是在“硬件”建设上,要全面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大公共场所无障碍适老化建设,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康养护、学游娱乐等各方面,推动相关产品用品和服务的适老化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二是在“软件”建设上,要弘扬孝亲敬老文化,完善老年优待制度,健全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强化老年人权益维护制度,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儒家传统文化优势,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做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之路,同时为其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司长)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