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萍
近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通过丰富读书活动、培树读书品牌、扩大老年读物供给等8项举措,引导广大老年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意见》是我国首个在全国层面专门对推进老年阅读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的文件,为老年阅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要求。
首先,《意见》具有普惠性。《意见》结合老年人特点及需求,从大字版图书、电子书及有声书的策划出版,到老年阅读平台建设、老年阅读活动开展、老年阅读环境优化等方面,都提出了翔实的说明和要求。特别提到统筹推进城乡老年阅读服务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有效提升老年阅读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且针对不同阅读需求的老年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让城乡老年人在读书这件小事儿上“不掉队”。笔者参与开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银龄书院项目,在老年阅读推广工作中发现,相对于城市老年人,乡村老年人接触图书和阅读空间的机会较少,文化产品的供给也略显不足,将乡村老年人的读书“痛点”通盘考虑、积极解决,体现出“读书路上一个老年人都不能少”的普惠特点。
其次,《意见》具有指导性。《意见》提出要根据老年人年龄、学历、身体机能、认知情况的不同,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差异性、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如组织编写老年阅读活动指导手册和示范活动指南,制定《大字本图书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制定公共阅读空间适老化服务标准指南,鼓励相关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老年阅读相关研究等。这些有力举措为各方支持推广老年阅读、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重要指引。
再次,《意见》具有引领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 老年人 基本处于社会保障相对完备、医疗技术显著提高的良好环境中,他们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满足和生活乐趣的培养。通过阅读,老年人不仅期待增长知识、丰富视野,更希望消除孤独感。因此,老年人阅读工作的开展,不仅要“独乐乐”,还要“众乐乐”;不仅要读好书,更要通过阅读丰富社交活动。《意见》提出,要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及各类阅读空间积极探索阅读“+养生”“+交友”等消费新模式,打造老年人阅读、休闲、养生、会友的多业态叠加复合空间,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最后,《意见》具有示范性。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党和政府鼓励老年人终身学习,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老年人虽然在体力和精力上相对处于劣势,但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却优势明显。《意见》提出实施“‘一老一小’牵手读书行动”“银龄领读者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老年人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人加入各类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年人也可收获充足的获得感。同时,老年人还可发挥余热参与“银龄行动”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在弘扬家风、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银发力量的独特作用。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银龄书院项目办公室主任)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