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他们是孤残困境儿童最坚强的护盾 ——广东儿童福利领域战“疫”一线故事侧记

2020-05-31 10:29:26 来源:本网原创稿 阅读次数:174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新冠肺炎突然来袭,作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孤残儿童、困境儿童的疫情防控牵动着社会关切的目光。在守护孤残困境儿童这个不一样的战场上,广东各地涌现出一批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逆行者”。他们时刻把儿童的冷暖和安危放在心上,用责任和担当为孤残困境儿童撑起健康安全防护网,用陪伴与关爱助孩子们渡过难关,用坚守与付出书写儿童福利领域抗疫“零感染”的民政答卷。



(一)

“福利院养育了我们,我们要用生命去守护这些孩子”

——潮州市儿童福利院李露新、李露南

  “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孤儿的心里在想什么,儿童福利院养育了我们,我们要用生命去守护这些孩子!”——这既是潮州市儿童福利院“90后”一线护理员李露新和李露南2016年入职时的初心信念,也是今年春节抗“疫”阻击战打响后她们第一时间报名请战的心声。自1月22日福利院发出全封闭管理的通知后,这对“姐妹花”已连续4个多月不离院,坚守护理一线照顾院内44名孤残儿童。和其他同事不同,她们从小在福利院长大,2016年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家”,用行动回报福利院的养育之恩,共同为孤残儿童构建一个温馨的家。

疫情当前:

4个多月足不出院照顾44名孤残儿童

  潮州市儿童福利院始建于1981年,目前共有44名儿童,年龄最小的不足3岁,大部分患有智力或肢体残障,生活不能自理。今年1月23日起,福利院由于疫情防控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管理期间,露新和露南分别负责婴幼儿和女智力障碍儿童的护理,每天为孩子们洗澡、穿衣、喂饭、测量体温、对各个区域进行消毒……

  露新负责照顾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5岁,穿衣、吃饭、喝水、洗漱都需要照顾,一些婴幼儿更是每隔三小时就要喂奶、换尿布。疫情发生前,露新还负责3名外出上学孩子的接送工作。每天早上6时起床,叫醒上学的孩子们,陪他们吃早餐后,送他们到学校,放学准时去接回。疫情发生至今,孩子们都在院里上网课,她就每天耐心陪伴孩子按时上网课、辅导写作业。

  露南负责照护15名有智力障碍的女孩子。每天6点多起床,露南先为孩子洗澡穿衣,再到食堂领取孩子们的早餐并为她们一一分配好;早餐结束后,便收拾房间并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对公共设施进行擦拭消毒;白天还陪孩子们晒太阳、做游戏;晚上,哄孩子们睡着后,还要多次起来查房,为几个爱蹬被子的孩子盖好,防止他们着凉。2月28日,福利院安排医护人员到院对孩子和全院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于从未接触过咽拭子检测的孩子来说,容易出现紧张情绪,露南和露新耐心地安抚每一个孩子。露如是一名智力障碍儿童,看到全副武装的医生便大哭大闹,还咬断了医生的压舌板。露南赶紧牵着她的手,一边安抚,一边拿来她最喜欢吃的糖果:“乖乖听话,让医生帮你看看,一会儿就能吃糖了。”露如慢慢平静下来,在露南耐心引导下,顺利完成样本采集。

  防疫期间,由于封闭管理,平日定期到福利院为孩子们理发的志愿者没法来院。看着院里孩子们渐长的头发,露南和露新两人找来理发工具,自己动手为全院44名孩子理发。“虽说比不上专业发型师,但我俩还是觉得挺佩服自己,至少以后可以兼职当孩子们的专用发型师了!”露南笑着说。

为爱回“家”:

努力当孩子们的超级“妈妈”

  1995年,露南和露新先后入住潮州市儿童福利院,从此,这里成了她们的“家”,工作人员也成了她们的家人。这个“家”和这份爱给予了她们新的生命,为她们开启了新的人生。李露南说:“我们的童年都是在儿童福利院度过,可能有人觉得我们很可怜,但是我们却享有许多‘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的爱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让我们快乐成长。”正是这份感念和爱,让露南和露新在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回到福利院工作,守护那些与她们命运相同的孩子们。

  露南的手机屏保是她和小若的脸贴脸自拍照。小若因患唐氏综合征,出生不久就被遗弃,送来儿童福利院后,由露南照顾她。小若非常依恋露南,每天晚上要露南陪在身边才肯入睡。“我永远不会忘记,小若1岁多的时候,一天我正抱着她看电视,突然她对我喊了声‘妈妈’。”听到这一声稚嫩的呼唤,21岁的露南泪水夺眶而出,这是小若第一次开口说话,也是第一次有人叫露南“妈妈”。孩子的信任和托付化作一声“妈妈”落在露南心间,既让她感动,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以前,福利院养育了我们;现在,我们要用生命去守护这些孩子!”从2016年学校毕业回到福利院工作至今,露新和露南把一腔爱心倾注到孩子身上,日复一日地围绕着孤残儿童的吃、喝、拉、撒、睡转圈,就像孩子们的“妈妈”,共同为这些有着相同经历的孤残儿童建造“温暖的家”。


图片1.jpg


图:李露南(左)和李露新(右)为孩子测体温

图片2.jpg

图:李露南(左)和李露新(右)为孩子理发

  

(二)

24小时切换“三重身份”  只为当好孩子们的守护人

——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张智全

  “我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为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保育员中唯一的共产党员,张智全毅然放弃回家,用行动把初心使命刻在战“疫”一线,24小时为福利院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变身服务”:白天上班时,他是照顾18名脑瘫孩子的保育员;下班脱下工作服后,他是一名“模拟家长”,陪伴“模拟家庭”里的4名孩子,让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中心自1月20日实施封闭式管理,成立24小时随叫随到的备勤备班备岗队伍在院内驻守,张智全第一时间报名,“哪里缺人、哪班缺岗,我都做好随时上岗的准备”。

  张智全夫妇都很喜欢小孩子,2017年夫妇俩入职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每天早上8时许,张智全来到中心4号楼202房间上班,照顾班上的脑瘫孩子。由于中心实施“养教康一体化项目”,身为保育员的张智全实际上兼顾护理员和老师的角色,把教学、康复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每天,他细心照顾着孩子们,为孩子们喂饭喂水,穿衣洗漱,抱孩子上洗手间或者换尿不湿。有些孩子吃饭时都不张嘴,张智全只能想尽办法逗他们;有5个孩子消化能力较差,张智全就额外给他们再喂一顿营养汤和两餐配方奶。照顾生活之外,他还在活动室里带领孩子们开展唱歌、做运动操、做康复训练等活动,舒缓疫情期间孩子们的情绪,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下班后,张智全回到“模拟家庭”又化身为一名“模拟爸爸”,慈父般地用心陪伴4名残障孩子成长。“模拟家庭”是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在2004年启动的项目,由一对真实的夫妻和4名不同病残程度的儿童组建。张智全的妻子谢彩英平日24小时专职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准备一日三餐,负责上下学接送,帮助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康复练习。疫情发生前,张智全夫妇每天都陪孩子进行打篮球、到花园散步等户外活动;疫情期间,由于无法外出,孩子们心情变得焦躁不安,张智全就耐心地和他们谈心,一遍又一遍教会他们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陪他们一起看电视唱歌、画画涂鸦、动手制作简单小玩具,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情绪。2017年至今,张智全夫妇的“模拟家庭”照顾了10名孩子,有5名先后被收养,后来又有新成员加入。10岁的“唐宝宝”小文和张智全相处时间最久,经过3年的培养教育,小文从刚到“模拟家庭”时只能说两三个音节到现在会说简单的短语,每当听到小文说“爸爸吃饭了”“爸爸快起床”,这是张智全最幸福的时刻。

  疫情期间,作为备勤备班备岗小组成员,张智全承担起了消毒防控的重任,同时遇到突发情况需立刻应变处理。2月28日,中心安排医护人员到每个房间为孩子进行咽拭子测试。但从未见过全副武装采集咽拭子的孩子们还是感到害怕,有的哭闹起来,“不用害怕,慢慢打开嘴巴就好……”张智全全程陪护在孩子身边,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安抚他们。“看到熟悉的面孔,孩子们就有了安全感。”最后,全部顺利完成检测。

  从刚入职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对孤残儿童接纳怜爱,在张智全看来:“他们都是我带大的,都是我的孩子。对待这些孩子需要有一颗真心,还需要有爱心和耐心。”


图片3.jpg


图:张智全在活动室带领脑瘫孩子学音乐


  



图片4.jpg图片5.jpg


图:张智全和妻子谢彩英陪伴“模拟家庭”孩子

  

(三)

孩子们的“临时妈妈”“知心姐姐”

社工“十八般武艺”为困境儿童解难题送温暖

  从疫情一开始,广东就把困境儿童作为重点关爱对象,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包括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在内的各类困境儿童的权益。在基层防疫战线上,社会工作者发挥驻扎村居、贴近群众的优势,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心理疏导、帮助上好“云课堂”等服务。

监护困境:

社工化身“临时妈妈”暖心陪护8岁独居女孩

  “无论你是感到害怕还是有任何其他事情,都可以给我打电话。”2月13日,深圳市龙岗区龙东社区的唐女士因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正住院隔离,家里留下8岁大的女儿小英(化名)没人照顾,得知消息后,龙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主管胡秋红立即赶到小英家中,承担起隔离期间照顾小英的责任,当起了孩子的“临时妈妈”。胡秋红发现小英只能吃妈妈唐女士前一天剩下的发馊的米饭而且插电的电饭锅存在安全隐患,便教她用电安全知识,每天定时为小英送上热腾腾的饭菜,还帮助收拾垃圾遍地的厨房、联系社康医生上门为小英测量体温。同时,胡秋红不忘拨通唐女士的电话安抚她的情绪。“谢谢你这么好心帮我照顾孩子,你还是不要再管我们了,万一我确诊了,你会被连累的!”虽然唐女士初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但因为肺部出现白边,担心自己或已感染新冠肺炎,怕自己家庭给社区添麻烦。听完唐女士的话,胡秋红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对这个家庭负责。小英的生活逐渐正常起来,不仅能自己乖乖地写作业,还能帮忙收拾家务。2月16日,唐女士出院回家后拨通胡秋红的电话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对我们母女的照顾,等我解除居家隔离后,我再当面向你致谢!”


  图片6.png

图:社工胡秋红与小英(化名)交谈了解情况


  

 图片7.jpg


图:社工胡秋红帮助小英(化名)收拾厨房垃圾

  

生活困境:

积极链接资源,为困难家庭提供多方面保障支持

  家住深圳市宝安区铁岗社区的13岁男孩星星(化名)在不到1岁时遭遇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无联系,自幼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爷爷是一名洗车场清洁工,奶奶无业。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困难家庭雪上加霜,爷爷由于单位生意不好而被迫下岗,面对读初中的孙子开学全额缴纳学费以及全家生活开支,一家人一筹莫展。深圳市日月社会工作服务社驻宝安区铁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曾期坚等社工使用个案管理方法为居家隔离的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综合服务。由于星星一家非广东户籍,社区为他们申请了3000元临时救助;此外,曾期坚等链接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帮困助弱专项基金和深圳市幸福基金会,为星星争取了7600元的救助。曾期坚还发现爷爷为了给孙子凑学费而舍不得花钱买口罩、把之前社工送给他们的口罩反复带,马上又为他们协调另外20个口罩。在家上网课期间,曾期坚为星星辅导英语作业,同时教他防疫知识和舒缓情绪,鼓励他积极学习生活。“谢谢姐姐的帮助!”星星感激地说。


图片8.jpg


图:社工曾期坚为星星(化名)送上口罩等抗疫物资


  图片9.jpg


图:星星绘画以“预防新冠病毒”为主题的手抄报


学习困境:

为困难学生提供设备,确保顺利上网课

  “像我们这种的贫困家庭,上网课学习很困难,我有两个孩子,但只有一台手机,而且我家偏僻,接通不了网络设备。”防疫条件下只能在家上网课,给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双楼片区杜叔一家带来困扰。杜叔一家四口,妻子是智力二级残疾,两个女儿分别读高二和初二,生活全靠杜叔一人打零工支撑。3月的一天,广东“双百计划”蓝塘镇社工站社工赖惠兰、张小蓉和村妇女主任叶故娣走访时发现,两姐妹共用一部手机、没法正常上网课,就立即寻找资源,链接另一部手机提供给妹妹用,主动联系网络供应商提供最优惠的移动网卡解决两姐妹的上网问题,保障她们在疫情期间顺利进入“线上”课堂,还为两姐妹打印了相关课程表、送上口罩等防疫物资,定期家访跟进学习情况。“多亏你们送来了手机和网卡,解决了我们的烦恼,真的非常感激你们!”收到手机后,杜叔感激地说。两姐妹也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关心关怀她们的人。

  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项目在全省19个地市建设的407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充分发挥“驻村”和“底数清”优势迅速介入,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精准评估社区困境儿童青少年复课需求、通过无缝对接学校老师和家长、入户教导连接设备、开发网课使用教程、开放社区空间(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图书馆、社工站)供线上学习、发动社区志愿者居家功课辅导、链接网络设备等多种方式全情助力解决线上“复课难”,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据统计,疫情期间“双百”社工已协助7705名社区儿童实现线上复课,服务范围覆盖近3000个城乡社区,服务超20000人次。

图片10.jpg


图: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双百”社工赖惠兰家访杜家姐妹了解学习情况


  

 图片11.jpg


图:江门市金鸡镇社工站入户走访,了解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只有一台老人手机无法参与线上课程,其家里也只有一台老式电视机,无法收看有线数字电视同步直播的课程。社工站安排服务对象每天下午到社工站点,利用社工的手机及网络进行网上学习,并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