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暖心“服务链” 兜牢“防控线” 广州市荔湾区实现困难群众“零感染”

2020-04-02 16:57:12 来源: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 阅读次数:642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党组始终把特殊困难群众作为防控重点兜实兜牢,打出一整套连环式“组合拳”:核清困难群众底数—优化通联网络—兜牢基本底线—推送“暖心套餐”,用暖心“服务链”兜牢特殊困难群众“防控线”。截至3月28日,全区困难群众无一例确诊、疑似病例或居家隔离。


全面摸排核清底数

  疫情期间,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指导各街道、社区运用“线上线下”摸排、逐户逐人复核等方式,完成区内特殊困难群众全部摸排、全面复核;并按照个人信息、困难群众原因、需求等级、沟联方式、服务时间、负责人员等情况,分域分类分级分时建立花名册、录入数据库、组建微信群。由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管理总库、各街道社区管理子库,做到数据准、信息真、底数明,为精准服务做好准备。此次摸排共核清特困供养人员679名,其中散居特困人员436人(孤寡独居老人382人);独居低保及低收入人员1388人;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12544人,其中贫困重度残疾人2561人;困境儿童711人。


优化通联网络

  在弄清底数的基础上,荔湾区尽早建立街道社区与特困群众的通联方式,确保每一位特困群众都能联得。完善优化在全区推广使用的“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平安通、随约服务网上驿站等平台,增设疫情专区,满足个性需求等,确保每一位特困群众都能联得。同时,建立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成立志愿者24小时服务队,设立网络平台24小时值班,确保每一位特困群众都能联得快。利用“1133”工作机制(实现一个目标、建立一个网络、组织三支队伍、抓住三个重点)和“ABCD四级微信群”(区—街道—社区—楼栋)中的CD群,特别标注特困群众需求,引导全社会关注关心特困群体。目前,全区58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投入接线服务社工1925人次,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40263人次。


兜实兜牢基本底线

  围绕“断粮”“断菜”“断药”难题,全力做好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防护、医疗、心理保障。

  在生活保障上,204个“三人小组”(街道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不间断宣传、服务、摸查,216支生活支援队为3083名特殊困难群众开展“五送到家”(送食物、送陪护、送学习、送清洁、送宣传)服务,332支防疫宣传队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提供防护物资和体温检测服务,各街道社工站心理辅导服务队通过网络视频、热线电话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心理辅导。据统计,持续跟踪服务独居孤寡者7720人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6888人次、困境残障人士7956人次、困境儿童及家庭1363人次。

  在政务办理上,对新申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业务,简化入户调查、提供证明等救助审核程序;对已纳入低保、低收、特困供养的,逐月延长定期复核时限,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及时、足额发放,全区按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孤儿补贴862万余元。


暖心服务“套餐”

  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服务特困群众不仅用心用情,还出“新招”“实招”。

  拓展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服务管理方面,荔湾区首次实施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规范出入管控、疫情宣传、生活作息、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卫生消杀等工作,力保平安和谐,打造一方“净土”。及时对33家养老院所有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做到“不漏一人”。调整“大配餐”方式,取消集中堂食,改为上门送餐,确保特困群众餐饮服务“不断线”、餐饮质量“不打折”。

  推广科技支撑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方面,利用疫情“每日一报”应急系统,各养老院将每日收集的在院老人数、返院员工数、体温监测数、防护物资数等信息上报,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对全区养老机构整体疫情态势进行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实现疫情精准防控、精准施策。

  此外,创新流浪乞讨救助“流动救助服务队+专业社工”模式,实现生活救助、心理辅导“双服务”“双到位”。疫情防控以来,共帮助5名流浪人员重返家庭和单位,劝导劝离1520人次,监测体温758人次,派发口罩544个,发放疫情防护指引666份,引导护送9人入救助管理站或精神病院受助,安置8人在街道庇护点。


图片11.jpg

图1:荔湾区委书记陈小华到社区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


图片12.png

图2:荔湾区副区长陈建指导街面流浪乞讨救助工作


图片13.jpg

图3:荔湾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走访慰问养老机构


已编辑图片

图4:社工为困难群众开展“五送”活动


图片15.png

图5:医务人员为困难群众采集咽拭子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