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引入“祖籍分析法” 帮助流浪18年的他成功寻亲

2024-05-20 17:10:01 来源:综合佛山市民政局、南方+新闻客户端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近日,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引入“祖籍分析法”,成功帮助2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确认身份,有力推动了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寻亲工作取得新突破。其中,在册时间最长、在该站受助18年的张大塘(曾用名)已顺利回到家乡江门台山市,成为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第一例通过“祖籍分析”寻亲成功的案例。

  佛山市救助管理站近年来深化智能化寻亲手段运用,主动协调属地公安机关,集中将站内长期滞留受助人员信息批量导入全国人口信息系统、DNA信息库、人口失踪库以及人像比对系统进行专项比对寻亲,借助大数据比对技术,2022年至今帮助47名滞留受助对象寻亲成功。


健全服务队伍 拓宽寻亲渠道

  2006年的一个夏夜,一名中年男子在佛山市禅城区大塘路马路边熟睡。值班民警发现后,为其联系了佛山市救助管理站。“没有姓名、无法沟通,接受救助时身上也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线索,这让寻亲难度大大增加。”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社工张丽说。

  工作人员发现,该男子存在沟通障碍,遂将其送入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此后,他又辗转佛山市精神病治疗所、受助人员托养中心等安置场所。

  2018年3月,市救助管理站组建了“萤火虫寻亲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为身份信息不明、滞留在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回家。DNA血样送检、人脸识别、在媒体平台推送寻亲信息……救助站工作人员尝遍各种方法,却依然没有收获。“因为线索太少,导致发布寻亲信息时没有精准投放推送,就像石沉大海,很难有回音。”张丽说。

  2022年,为维护受助人的合法权益,市救助管理站帮助其以“张大塘”为名落户,在市受助人员托养中心接受供养。


引入“祖籍分析法”提升户籍识别精准度

  2023年,佛山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浙江省公安系统在祖籍分析寻亲上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经沟通,市救助管理站将张大塘等10名滞留男性的DNA血样寄到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分析。

  据介绍,祖籍分析是DNA技术运用的一种延伸,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突变率低,所以同一父系的后代都具有相同的Y染色体。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得到公安部门的积极协助,充分利用了男性Y染色体的特殊性,进一步确定男性受助人员的祖籍地或者居住地,大幅缩小寻亲范围。

  根据警方反馈的检测结果,张大塘的疑似祖籍所在地被缩小到15处。市救助管理站及时将这一结果与公益专业寻亲社会志愿组织共享;志愿组织广泛运用抖音等自媒体精准推送等方式,发布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视频,精准地投放到几个可能性较高的地区。

  “他姓朱,家在江门台山!”3月20日,好消息传来。台山市一村村民联系志愿组织,表示张大塘极有可能是他的邻居。经市救助管理站与张大塘的户籍地工作人员进一步沟通核实,并联系张大塘远在国外的侄女确认,困扰工作人员18年的张大塘身份之谜终于揭开。原来,张大塘原名姓朱,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2006年的一天,朱叔走失后,再也没有回家,他的父母和三个哥哥也相继去世。由于朱叔本人没有直系亲属,由当地政府接回妥善安置。

  4月16日早晨,在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头发几近全白的朱叔换上新鞋,登车回到阔别18年的家乡。目前,台山市救助管理站正为他恢复原户籍信息并协助其申请特困人员供养救助。

图片1.jpg

(文稿来源:综合佛山市民政局、南方+新闻客户端)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