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广州市“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满足困难群众多元需求
救助多渠道 帮扶多形式

2023-06-05 19:08:50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1184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聚焦政府救助无法覆盖或实施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以健全机制为着力点,以共建项目为突破点,以服务类救助创新为聚力点,建立起数据共享、项目共建、群众共帮的“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社会救助模式,多渠道、多形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救助需求。

  完善机制  推进“政府救助+慈善帮扶”

  家住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道的彭叔是名特困人员,日常生活靠亲友照顾,每月领取1900余元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及补贴。当地民政部门在近期开展的一次特殊困难群体暖心帮扶走访中了解到,靠每月发放的供养金及补贴加上亲友的照顾,彭叔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但其居住的房屋老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启动了慈善帮扶机制,由街道慈善会和社区基金提供10万余元资金,对彭叔的房屋进行修缮,配备了必要的物品,使彭叔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广州市以健全机制为着力点,不断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融合发展。2020年10月,广州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慈善救助服务工作的通知》,依托全市公益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社区慈善捐赠站点等,为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提供持续、便捷、高效的慈善救助服务。2022年3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力量衔接”“联动慈善组织建立全市慈善项目转办转介平台”等具体措施。

  通过出台《广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和转办转介工作的通知》等,广州市构建起“政府救助+慈善救助”转办转介机制,及时将线上、线下的社会救助需求转办转介到慈善组织。2022年,全市共实施转办转介7000多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41万余元,发放物资171万余元。

  广州市还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机制,明确各类社会组织应积极为困难群众帮扶项目提供资源链接、能力建设等支持,专门设立了救助帮困类别,为照料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社会融入、走访探视等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资助。近几年来,已累计为80余个公益项目提供资助1100多万元。

  共建项目  强化救助资源互联互通

  在实施“政府救助+慈善帮扶”中,广州市以共建项目为突破点,不断扩大慈善介入重大疾病前置救助范围和医疗救助种类,及时为群众解困。2018年推出的“珠珠慈善医疗救助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医疗救助、公益慈善组织、社会爱心力量等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咨询、救助服务。2022年,有1.1万人次通过“珠珠慈善医疗救助平台”得到救助帮扶。

  家住黄埔区新龙镇的小温是低保对象, 2022年因病入院治疗,产生医疗费用45万余元,经医保等报销后个人仍需负担10万余元。了解他的情况后,当地民政工作人员协助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和慈善帮扶,由黄埔区给予5万元的临时救助、3万元的慈善医疗救助,剩余部分由广州市慈善会的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和“爱蕾行动”项目进行救助,切实解决了小温的实际困难。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慈善是广州市开展“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的一个重点。截至目前,广州已在全市设立了176个社区慈善工作站,创建慈善空间1042个,设立社区慈善基金530个,募集慈善资金5600余万元,持续关爱帮扶散居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人员、特殊困难残疾人等群体。2022年,通过社区慈善帮扶,已为全市1.5万户困难家庭实现了“微心愿”,4.6万人次受益。

  优化服务  推动救助帮扶提质增效

  84岁的陈奶奶是低保对象,一家三口居住在黄埔区的一处公租房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本就肢体残疾的陈奶奶又患上了脑动脉瘤、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就医治疗。2022年至今,陈奶奶多次住院,产生了较高的医疗费用。当地民政工作人员积极协助陈奶奶申请政府部门医疗救助后,又通过广州市链接慈善资金为困难群众投保的“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进行费用报销,之后转介至市慈善会申请慈善医疗救助金,“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的一系列救助帮扶,有效解决了陈奶奶的医疗负担,保障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不断推进综合救助帮扶提质增效,广州市建立了“政府救助+慈善帮扶”事项清单,涵盖政策、服务、慈善等,将清单纳入全市社会救助服务“一证一书一清单”改革,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的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对接广州市社会救助审批一体化平台、为老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平台等多个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呼叫等技术,对全市6万多名困难群众定期开展电话访问服务,主动发现群众困难,通过“穗救易”系统联动基层工作人员及时解决,提高救助帮扶的精准性、及时性。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方便困难家庭办理救助申请、认定,今年5月起,广州市通过“穗好办”APP上线 “支出型困难家庭申请”服务,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医疗、教育、残疾康复、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达到或超过家庭年收入60%等条件的困难家庭,可以线上办理救助申请,有力提升了社会救助的可及性,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与帮扶。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