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学生、师傅对徒弟最大的影响不在于教授知识和技艺,而在于成为他们的榜样,用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他们,成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这是对薪火相传最好的诠释。在民政领域,也有很多关于传承的故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在传承里给服务对象带去了温暖与希望。
我的成功,也是您的成功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广东代表队教练员康华敏荣获矫形器赛项优秀教练员称号。这成为康华敏师从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康辅部副主任庄文龙学习以来,回报给恩师的一件礼物。
2017年,康华敏从原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现为民政职业大学)假肢矫形器制造与设计专业毕业来到中心工作。从新人、学徒,到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再到大赛教练员,短短8年,他不断成长。
“学校教授的是解剖学、运动学、康复医学等基础理论,实操是特型模特,然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远比学校学到的知识复杂,脊柱侧弯矫正成为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康华敏回忆道。
脊柱侧弯患者治疗需要经过接诊、拍片、取阴模、石膏浆灌阳模、定型后修模、PE板真空抽型、打磨抛光、穿戴调试等环节。所有环节几乎都要对照X光片,来判断脊柱侧弯是C型还是S型、测量侧弯角度、观察骨盆判断小孩骨龄发育情况、脊柱的柔软度,以最终确定矫形器的设计方案。这些对康华敏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当他遇到疑难杂症时,师傅庄文龙都会耐心讲解,手把手教。
作为广东省“明天计划”的第一批项目工作组成员,庄文龙在矫形器设计安装上有着15年的丰富经验。在处理复杂病情、设计产品中,庄文龙总是告诉后辈,每个患者情况不同,技术操作处理也不同,因此,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技术。
在庄文龙的悉心指导和自身努力下,康华敏成长起来,开始承接中心的重点项目——“明天计划”,为福利院孩子安装髋部矫形器、矫形鞋、膝踝足矫形器等。上门筛查、研究方案、上门取形、制模、上门适配、定期上门回访并调整。8年多来,康华敏每年参与200—300位福利院孩子的矫形器安装工作。
“干我们这一行,只有技术是走不远的。”在成长过程中,康华敏牢牢记下庄文龙的叮嘱。
矫形器装配工作,多面向特殊群体,能不能感同身受产生共情,决定着从业者会不会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懈努力,会不会为了让患者佩戴更舒适,而不断尝试新材料,研究新方法。
庄文龙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样的理念。每次上班,尤其是在接诊或去福利院查看孩子情况时,庄文龙都会穿西裤、衬衫。他认为正式的着装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实施“明天计划”项目以来,庄文龙每年都要回访了解孩子治疗情况,未达到理想效果的,他会登记好并安排上门检查。曾有患者反映,固定在肩膀上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支具会压迫臂丛神经,导致出现手麻情况。庄文龙认真调试,将PE板边缘由平直调整出一定弧度,让开一些空间,解决了该患者的神经压迫问题。
“言传身教不只是传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新人对康复辅具行业的职业认同。”庄文龙这样阐释对职业传承的认识:只有产生对患者的责任感,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形成职业认同,促进从业人员对技术的研究。反映到服务患者过程中,就是感受到他们的变化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把工作当成事业对待。
这样的理念深深影响了康华敏,让他在开展工作和服务赛事中都能全身心投入,为康复辅具行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