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乡村儿童因监护缺位带来的关爱与保护问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童伴妈妈项目。为回应新时期乡村儿童多元发展需求,项目采取“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以县级横向联动机制为保障,为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困境、流动儿童提供高质量关爱服务,助力其全面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2022年起,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委托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项目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服务,内容包括工作坊以及线上、线下技术督导等。
近日,中心集合业务骨干与外部专家组成7支技术团队,深入江西、河北、陕西省13个项目县(市、区)(包括:江西寻乌、万安、广丰、乐安、乐平、湖口、德安、都昌、鄱阳县;河北张北、巨鹿、阜平县;陕西宜君县),为童伴妈妈提供实地技术督导。技术团队深入童伴妈妈项目一线,采用“集体交流+实地考察+调研分析+个案跟踪”的方式,聚焦县项目办管理、童伴之家运营及童伴妈妈服务三大板块进行技术督导。 技术团队开展多次座谈会,与13个县项目办负责人员,112名童伴妈妈进行全覆盖地深入交流,全面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并给予建设性意见。在与童伴妈妈面对面交流中,技术团队围绕疑难个案进行分析讲解,组织童伴妈妈开展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借鉴工作思路。 实地走访中,技术团队坚持“直抵一线”,走进50个村(居)童伴之家,对场地环境、日常管理、活动开展等进行细致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及时提示。同时,技术团队还探访了46户困境儿童家庭,通过融入童伴妈妈的真实服务场景,让技术督导更加接地气。
技术团队对实地走访、交流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各项目区的工作亮点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同时,技术团队汇总了一批典型案例,在“中国儿童福利”微信公众号上开辟“阿保说案”专栏进行分析,为包括童伴妈妈在内的更多基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者提供借鉴。对于现场无法解决的一些疑难案例,技术团队的服务并没有因实地走访结束而终止,仍然持续跟进,比如对一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政策落实、困境儿童的心理干预、监护缺失儿童的关爱保护、残疾儿童的科学康复等问题,技术团队与童伴妈妈一直保持联系,共同努力寻找更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次次的走访、交流,既是终点也是起点。通过走访,中心的技术团队对童伴妈妈的服务能力、专业水平有了更多了解,这为后续开展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坊、在线督导等技术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次次的走访、交流,既是服务递送也是能力培养。中心的技术团队在为童伴妈妈服务的过程中,增加了调研的维度和深度,通过走村入户,对基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这将有助于技术团队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的本领,也为今后的政策理论研究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