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是香港重视社区教育事业建设的一个缩影。建区之初只有一些“村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受到教育建设滞后的影响,反而能够以其迅速增长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其他区的居民迁徙而来,使之成为全港人口最多的区,也是全港人口平均教育水平较高的区。
深圳市政协香港委员马廷强认为,沙田经验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建设规划中注重保障社区内学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使区内所有青少年都可以在本区获得就读学位。二是中小学校绝大多数由慈善团体和非牟利团体如东华三院、保良局等兴办,减轻政府的负担。政府对社会办学予以资助,并规范其课程、收费标准、入学要求等,故称为“资助小学”或“资助中学”。全沙田53间小学和52间中学,“资助”分别占90.5%和75%。
在我们采访的沙田区,青少年人口众多,目前10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人口有13万之多,这些青少年正面对全球化及香港知识型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终身学习的需求日益扩大,沙田区在拓展青少年服务中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香港青年协会赛马会乙明青年空间是当地一家比较有名的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该机构成立于1984年,该中心由中心董事会决策,监察组织则由咨询委员会组成,负责反映意见并监察中心服务质量。据该协会的黄女士介绍,他们机构的成员包括直接服务对象青少年代表、间接服务对象如家长、专业人士和社区领袖。
据悉,目前沙田区共有13间综合儿童及青年服务中心,两间青少年综合服务队,这些青少年协会提供了升学就业支持、数码空间、创意空间、关怀空间、学习空间及国际视野培训等,使得辖区内青少年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获得均衡发展,符合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作考虑的综合化模式。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