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以沙田区为“样本”探寻香港社区管理之道
漂亮整洁的香港沙田。
社区里的游乐配套设施齐备。
沙田图书馆。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 王 荣 李 红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万红金 陈晓薇
通讯员 李 丹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张小禹
小区里垃圾中转站成了“鸡肋”,谁都不愿意它建在自己家的旁边,业主与物业公司为此经常发生争执;社区里该不该建社区医院,社区服务如何提供和完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深圳经常遇到,也成为直接影响社区和谐的一个因素。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他们是否有深圳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近日,本报记者专门前往香港,以沙田区作为一个“样本”进行了采访。
社区服务:
2/3以上由民间机构提供
记者从罗湖过海关,乘坐火车第7站就是沙田。一出沙田火车站,就是沙田中心区。
记者了解到,沙田是香港的第一代新市镇,近些年的发展速度很快,现代化程度很高。
在香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服务、家庭服务,以及公共卫生、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利益。香港沙田在发展社区服务方面充分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原则,所有社区服务都可在区内满足居民的需要。
香港沙田区议会副主席彭长纬告诉记者,沙田社区模式的做法有以下特点:一是非政府机构唱主角。在政府主导下,政府、非政府机构、社工、义工分工合作,形成了完善的社区服务网,其中2/3以上的服务是由非政府机构提供的。二是政府制定“游戏规则”并进行监督。政府为社区服务制定规划,提供一定的政府资源,规范服务行为,定期检查监督。三是把社工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同时社工的行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规范,并有适当的监督措施。
社区管理:
政府机构起监管作用
记者在沙田中心区的伟华中心采访,这栋高20多层的住宅楼宇修建于1985年,已经算是“年长”的了。伟华中心是典型的私家楼,现在由港基物业公司负责物业管理。该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自治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在物业管理中政府的作用微乎其微。
记者了解到,在沙田区一共有100多栋楼宇,社区服务一般是由东华三院、保良局和信义会等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规模较大的机构或教会提供。目前沙田区共有120多家社区服务单位,而政府只是负责制定政策,并对有关组织的工作加以肯定,甚至提供资源,资助其经常开支。
沙田区议员郑先生告诉记者,政府只是制定政策,并确保政策能够落实到位,政府必须保证各受资助机构的监管政策一致,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对社区管理的服务质量提出标准,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探访。
居民自治:
社区管理有章可循
新鸿基公司开发的新城市广场第三期,位于沙田商业中心区的核心地带,属于新开发的私人楼,一幢幢深红色外墙的高楼矗立在沙田中心区,一眼就能够看出这个楼宇很高档,而管理该楼宇的是香港知名的启胜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记者来到新城市广场第三期二楼平台。这里地面整洁,垃圾摆放有序,足部健康径到处都是。居住在这里紫藤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在香港,政府的政策是尽量鼓励和协助业主参与物业的管理工作,并提供一个法律架构,使业主可以根据《建筑物管理条例》成立法团,在共同参与的理念下,自行管理其物业。
记者了解到,业主参与楼宇管理,除了业主大会外,还有业主立案法团和业主委员会,可以处理大厦的财政及会计事务、招募有牌照的保安人员或专业的管理公司、维持清洁的居住环境等。此外,还有互助委员会,该团体是由民政事务专员批准成立的业主及租客组织。由于互委会并非法人组织,因此并不具备诉讼权力。
业主立案法团是全体业主组成的法定团体,管理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上50%以上的业主通过成立,代表业主立案法团的权利与责任。业主立案法团通过招标、协议或委托等方式聘请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监督管理公司的运作,如果管理公司的服务水准太低,业主立案法团可以在合约期满后,选择其他管理公司代替。管理公司与业主立案法团是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管理公司之间为获聘而竞争激烈。
在香港,管理公司的利润是从管理费支出中提取5%~15%的管理酬金而获得。管理公司的收支账目必须定期公开,接受业主的监督,一些较大规模的维修工程,牵涉到大笔费用支出,须征询业主立案法团的意见方能进行,如未获准,物业公司不得坚持。
区议员:
沟通社区与政府的桥梁
沙田汽车站,设备年久失修,今年年初,居民黄先生就赶紧约见沙田区议员办事处,希望他们向政府反映,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在香港,议员就是沟通社区与政府的一座桥梁。
“会见市民计划”,这是沙田区议会推出的一项新制度。透过这项计划,市民可以约见本区区议员,向他们表达意见或寻求协助。无论在房屋、交通、福利、环境、文化、康乐和体育等各方面影响区内民生的问题,沙田区议会会积极向政府提供意见,争取区内需要的新设施及改善现有的服务。
规划在先:
设立垃圾中转站无纠纷
在深圳一个片区周围都会有一个垃圾中转站,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却非常艰难,建在谁家附近谁都不乐意,有的还为这个问题而导致上访等,可是在香港采访,这一矛盾并不突出。
与沙田区民政署办公大厦一路之隔就有一个垃圾中转站,离这里很近的地方是一个球场,而球场周边是一家挨一家的乡村与民宅,垃圾中转站就在居民生活圈里面,而当地居民并不认为这污染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记者来到垃圾中转站采访的时候,正好有几名工人过来托运垃圾,工人们身穿已消毒蓝色清洁服装,并把自己包裹得十分严实。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这里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会来清运一次,垃圾绝对不会在这里过夜。
居住在沙田区海福花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他们花园1985年就入伙了。在香港普遍的情况是,在大家买房子之前,垃圾中转站早已经规划或者建好,如果你很反感垃圾中转站在你家楼下,在当初买房子的时候,你就可以放弃购买或者选择远离垃圾中转站的。
文体设施:
定期提供免费表演
香港政府投资兴建的文体设施大多都有定期向市民提供免费的文体表演、定时免费开放的制度。如沙田大会堂每月都会在公众假日安排两场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综合表演等的免费表演;位于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逢周三会免费开放让市民参观等。
记者了解到,香港政府在扶持非牟利文体活动方面有一套很好的措施:一是非牟利团体使用政府设施可减免收费。如在沙田,凡在该区注册的非牟利团体租用区内文娱中心设施时,可减租用费50%至70%。二是向非牟利文体活动提供免费场地和服务。非牟利文化艺术团体举办表演、影视和文学等文化艺术活动,经审查符合有关资格,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可为其免费提供场地和售票服务,并协助宣传。
医疗服务:
居民通常无需跨区求诊
新城市广场三期红棉阁一位业主刘先生告诉记者,在沙田区紧靠城市中心,这里生活便捷,购物、餐饮、娱乐、交通、休闲都连成一片。而医疗更是不需要跨区求诊,小病不出门,在社区之内都可以求医问诊。
记者了解到,香港医院管理局把全港医疗服务分作若干联网,各联网由总监调度指挥,目的在于加强公营医疗机构的合作与联系。比如沙田区所属的新界东医疗联网,以韦尔斯亲王医院为核心,各种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医疗服务大小配套、多元化组合,并且通过联网与私家医院、诊所携手合作,急诊、专科及普通科门诊的接诊与转介得到非常适当的分配,求医交通半径合理快捷,居民一般情况下无须跨区求诊,医疗保健得到很好的保障。
家庭服务:
帮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在沙田区采访,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家庭服务中心的重大作用。沙田区议员黄女士告诉记者,在香港,家庭服务覆盖各个层面,是促使家庭和睦,协助个人和家庭预防或应付问题,并为未能自行应付需要的家庭提供协助。
在香港,家庭服务主要是家庭以及婚姻辅导为主干,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良好关系,减少纷争。同时这里也有儿童托管班和兴趣班,这可以让双职工安心在外工作。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