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潮州龙湖镇社工站扎根千年古寨龙湖水乡

2017-12-29 10:49:00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阅读次数:683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2012年,潮州市龙湖古寨被评选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浓缩了潮汕民居的典范特色。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龙湖社工站所驻村居——市头村。一方面是凝聚着千年文化沉淀的龙湖古寨;另外一方面作为龙湖镇行政村。在古老与现代的文化碰撞中,市头村这个充满着魅力的村居,有着怎样的人、文、地、产、景?我们决定要用自己的脚步去探索,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聆听。

一、社区地图

自2017年7月1日起,市头村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出现了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广东双百蓝。

走访前期,我们借助村委提供的地图和手机地图,获取市头村的轮廓,为更有效的迅速熟悉村居分布,我们围绕村居的几条主要干道,制定走访路线。

说起龙湖的历史,村里的老人们都有自己的一套“龙湖变迁史”版本。每每有人问起,便能滔滔不绝。老人们告诉我们,龙湖原本不叫龙湖,叫塘湖。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后而称“龙湖”。

一开始用脚走社区的过程中,自称“人体导航”的我们,也曾迷失在古寨幽幽长长的老街上,或是巷陌纵横的居民区。借机“搭讪”过路的村民,尽管我们原本的意图并不在于真的要问路。

“阿姨,我们是刚刚到咱们村的社工。请问五官巷怎么走啊”带着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多绕几个弯吧,兴许前方拐角处,是另一个惊喜。

一身蓝马甲,刚开始总会收到路人各种善意的打量,伴随走访的不断深入,如今已成为村民们辨识社工的标志,见到我们便会热情邀请我们进自家里“食茶”,这是村民们开始把我们当作“胶己人”了。

两个多月的调研走访以及大量的资料查阅、收集,我们初步勾画出市头村的社区轮廓,村居边界、主要街道、重要建筑等有了较为清晰的标识。有房屋、有田地、有韩江、有花草树木,有村民,还有双百蓝社工……

社区地图前后对比

二、社区问题

我们发现,在龙湖古寨老宅内的居住人群,多是独居老人以及低保户、残疾人聚集。

这些古寨最忠实的坚守者,几十年如一日,见证着古寨曾经有过的辉煌,也在默默地守候着远方游子的归来。

老人家们或是高龄,或是长年患有隐疾行动不便,鲜少走出古寨,午后或是傍晚时分,三两邻里,一壶功夫茶、一台收音机就是他们仅有的休闲时光。在夕阳映辉下,老人脸上的皱纹,犹如古寨落灰的残墙,那么深沉。

7月中旬,我们参加了由市头村委组织发动的“关爱残疾人”送护具活动,深入接触到村里的残疾户,小巷深深,脚步有些沉重。简单的交谈、紧握的双手,尽管生活的困境和辛酸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我们送去的不仅仅是一份生活器具,而是政府、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尊重。

三、社区资源

穿梭在龙湖寨的大街小巷,早已不见当年繁华商埠的人山人海、峥嵘岁月里抵抗倭寇的刀光剑影,千年时光流转中,只有那屹立不倒的民居祠第、轩昂的石牌匾、满堂的雕梁画栋,成为留给后人的珍世瑰宝。

龙湖古寨聚居姓氏达二十七姓之多,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方伯第、农耕文化展览馆、夏雨来故居、进士第、是荷公祠、纪念老师的祠堂“先生祠”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女性祠堂“阿婆祠”,这在国内绝无仅有。

阿婆祠

明代时期的“龙湖书院”,现为“潮安第三中学

群众自发的带有当地宗教文化色彩的慈善救济机构“杏苑善堂”,不断发展,筹集物资,扶困济贫,助学助残。

龙湖卫生院不定期在村里开展义诊、健康讲堂等活动,助力营造健康社区。

龙湖酥糖、龙湖炖糕等带“龙湖”字号的特色美食远近驰名,香飘四海,还有具有地方传统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动“舞龙”。

社区总图

经过三个多月的调研、走访、绘制,市头村的每一个家户、街区,每一寸田园、土地,每一个商店、工厂都跃然纸上,在此过程中,我们把亲耳听到的、亲眼看到的、用心读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属于我们,也是这个村居的藏宝图。而这些人情和文化资产,也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社区行动的根基和依靠。

文/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社会工作服务站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