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谁?”
“我们是广东双百社工啊,现在就驻扎在这个村里。”
“你们是来做什么调查吗?”
“我们是来做民政的群众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的,不是来做什么调查的。”
类似的对话,自鲘溪乡社工站进驻矿坑村以来,反复不下百遍。在鲘溪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工站进行整修,妥善解决了社工的安顿。社工在农村,无疑是个陌生的概念,当地的民众对于双百社工的进驻,心中充满疑虑。然而,双百社工用自己的行动,倾听民众心声,逐渐构建起心灵的桥梁,拉近社工与群众的距离。
知伯,据说是村里比较“难缠”的五保户。社工到达他家探访,一间摆放着简陋的家具的、光线昏暗的小瓦房映入眼帘。知伯一见我们,情绪很激动,说起自己穷困生活,以及前几天去银行取救助补贴,而救助金还没到账的担忧。70岁的知伯,无儿无女,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五保户救助金。社工及时回应,安抚其焦虑情绪,解释“五保的救助金一般是在月末发放,过几天过去取就可以了”。知伯告诉我们,后来村里的干部很热心的帮他打电话询问了,他也终于搞清了事情的缘由。社工倾听老人家诉说,表示“如果有符合政策的补助,我们都会告诉您的,您不必担心”。知伯很感动,“我脾气暴,说话不好听,但我不是想要什么,你们能过来看我,听我说话,我就很开心了”。
社工上门探访弱势群体
社工倾听群众诉说村历史
英姐,她总会在有空的时候来社工站坐坐,聊聊天。看到我们泡茶,英姐道起她丈夫做得一手好茶,方圆百里的人都慕名来她家买茶叶。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她丈夫脑中风行动不便,家庭重担从此压在她身上。一提家庭状况,英姐总是愁容满面。社工们就开导她挖掘生活中好的一面,来转移悲伤情绪。“和你们聊聊天,我不会觉得那么难过了,攒在心里久了,就想有人听我说说话。”后来,英姐还教我们如何分辨茶叶的好坏。社工跟英姐说起,下回家里再做茶叶的话,我们可以去帮忙,学习学习。
社工的倾听让群众很开心
钟爷爷,我们是在走访的过程中认识的,后来他成了社工站的常客。每次过来,他都很热心的询问社工“在村里还住的习惯不?”80多岁的钟爷爷是老党员,他总是喜欢给我们讲“历史”:人民公社化、土改运动、改革开放等等。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不是有新中国和共产党,经历那么多苦难的我,怎么能够过上今天的好生活”。因为频繁的过来社工站,钟爷爷担心给我们造成困扰。社工以热情的态度打消了他的担忧,“您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哪里会烦?日后多带朋友过来坐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和我们老人家说话,嫌我们烦,你们真不错啊”,钟爷爷的赞扬,倒让社工惶恐了,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村民聚集社工站喝茶聊天
有人问:“社工,做的事情有意义吗”,我们的回答是“有意义”。社工服务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相信,只要有恒心、有耐心、行动起来,假以时日,民众就会看到社工服务带来的积极改变。倾听,促进我们慢慢融入群众生活,打破心灵隔阂,构建心灵桥梁。
文/温海媚
揭阳市普宁市鲘溪乡社会工作服务站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