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新快报》报道广东省民政厅动员各方资源帮扶韶关紫城村:妇女创业有资金 留守儿童有学堂 扶贫路走出了民政特色
紫城村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赶上广东平均水平

2020-07-06 11:15:55 来源:新快报 阅读次数:841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2020年,广东省民政厅已稳定实现紫城村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经过四年多的帮扶,紫城村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相对贫困村退出十项指标,并于2019年底通过考核验收,如期实现摘帽出列。目前,该村有劳动力贫困户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2.11元,远超当年8266元的脱贫标准;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贫困发生率为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1.jpg

■村里新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68岁的陈罗华坐在沙发上,一手举着茶壶,一手端着茶杯,双眼被电视屏幕上的卡通熊吸引了,都忘了完成倒茶这个动作。“大下午在家里看电视,太有福气了!”第一书记刘钢走到门口就看到这一幕,不由打趣道。陈罗华起身迎客,笑容漾在眉间。

  这是陈罗华家的新居,装饰得很漂亮,陈罗华儿媳一针一线绣出来两幅十字绣,一幅“家和万事兴”装裱在左墙,一幅斗大的“福”字悬挂正中,红花绿柳掩映,鲜活地洋溢着喜气。

  “我现在照你说的,每天都在外边走一走,等身体好些,我也想去老年活动中心打打牌!”陈罗华调低电视音量,与刘钢唠起家常,“没有扶贫工作队,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陈罗华说的“我们”,除了指他自己,还有陈小桃、罗立新等等挥手告别贫困、伸臂拥抱小康的韶关市新丰县紫城村贫困户。

  自2016年定点帮扶紫城村以来,广东省民政厅坚守初心,紧扣民生回应关切,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富有民政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4年精准发力下,紫城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1  扶贫有创新

土地资源少 种植养殖发展难

那就扬长避短 发展物业经营

  虽依山傍水,却无成片良田。紫城村紧邻新丰县城,离大广高速出口3公里,交通便利,但耕地面积不足50亩,种、养殖等农业产业难以开展。

  驻村之初,扶贫队员们四处巡访,绞尽脑汁也无法突破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产业的现实瓶颈。针对紫城村农业资源缺乏、但土地珍贵的实际状况,工作队最终扬长避短,制定了以物业经营为主、光伏发电和扶贫资金入股为辅的产业扶贫思路。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4年来,驻村工作队心系贫困群众,通过一系列强力举措,为紫城村开创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用数据说话最直观——按照县、街的统一部署,紫城村加快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工程,确保光伏扶贫项目上得好、见效快、早收益。2018年,紫城村总计投资66.06万元,建成3个光伏发电机组,次年,该项目就收益29544.36元。

  为了拓宽增收渠道,针对各村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新丰县以镇(街)为单位,整合了一笔扶贫资金,集中发展资产性收益项目,产生的收益主要用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任务完成后,则作为本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事业。在丰城街道统筹下,紫城村盯紧优质企业,先后出资130多万元入股,去年实现收益超过10万元。

  最亮眼的扶贫产业,是紫城村的农贸市场。

  “这里就是扶贫市场,很快就要开张。”6月8日晨,新快报记者抢先探营不日开门迎客的紫城村综合农贸市场,在入口处布排线路的电工曾小增说,从打地基那一天起,农贸市场就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议题,“不光方便村里人买卖农产品,还帮村集体和贫困户赚钱,大家都盼着呢!”

  农贸市场一共三层,红褐色外墙,草绿色窗框,敦厚地立在路边,等待顾客盈门。刘钢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600多万元,这个占地950平方米的市场是紫城村第一个百万级扶贫产业。

  破土动工之前,工作队经过审慎论证,确定其可行性后,积极与当地政府、村“两委”干部及村民沟通协调,“紫城村现已建成碧桂园、滨江国际两个大楼盘,但周边只有一些零散的街边小摊贩,一直未有像样的农贸市场,当地居民买菜、购物非常不便。”刘钢说,建设一座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经营有序的农贸综合楼,不仅能有效规范农产品、鲜食果蔬的交易和流通,满足附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带动培养一批农产品交易、流通个体户,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建设阶段,这里就是贫困户务工的好场所。”刘钢笑意更浓,他说,村里的贫困户得知市场开业后,所有摊位优先开放给他们,个个跃跃欲试,“贫困户的农产品,以后不用舟车劳顿运到镇里卖,就近销售节约人力物力,能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市场投入运营后,将帮助村集体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没开张,一楼已经租出去了。”刘钢和工作队认真核算过,2019年紫城村集体经济收入是20万元,紫城村综合农贸市场预计年租金可以也达到20万元以上,收益直接翻番。农贸市场长期而稳定的“造血”功能,将为脱贫攻坚之后的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关键词2  扶贫有兜底

担忧疫情冲击贫困户就业 预设公益岗位筑牢返贫防线

  耕地稀缺而交通便利,使得外出务工成为紫城村大部分村民主要的谋生途径。“除外出就业、创业外,多数村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一旦失业或遭遇家庭变故,可能导致返贫。”刘钢说, 就业创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之余,工作队始终坚持把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有技傍身,方能行远行稳。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定点帮扶紫城村以来,驻村工作队在丰城街道统一安排下,共组织贫困户参加了10期种养与职业技能培训,保障全体有劳动力贫困户均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为其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工作队党建指导员罗发全是专盯贫困户就业的“专员”,他告诉新快报记者,2019年底追踪数据显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41人已实现百分百就业。

  然而,新冠疫情在春节前后暴发,毫不留情地改写了紫城村贫困户就业的完美数据。“节后返工情况并不客观,我们千方百计搭桥牵线,直到三四月份,贫困户的返岗率逐步回升。”让罗发全念念不忘的是,直到5月,仍有两名贫困人员待岗在家,“每天都在沟通,了解到其中一人趁就业空窗期去考了驾照,另一人的工作一直不能落实。”

  待业在家的,是贫困户高锋的儿媳陈小桃。

  婆婆因病去世,陈小桃放弃了广州的工作返乡照顾孩子,还努力考取了英语教师资格证,本打算节后找一份工作,孰料学校和教辅机构延后开学,家庭经济渐渐不支。“刘书记和罗指导员来过好几次,一心一意帮我找工作。”小桃说,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紫城小学已向她伸出橄榄枝,这几天正在商谈签订协约的细节,她很开心地说,自己对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充满期待,“我要把握机会积累工作经验,争取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

  稳岗保岗,是工作队贯之以行的脱贫力举。

  早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初,工作队便在村里增拓四个月薪2000元的保洁员公益岗位,为可能失业的贫困户留下转岗缓冲带。这些岗位,也是一道坚实的返贫防御线,“贫困户家要是遇到突发状况,至少村里还有随时可上的预设岗。”

  脱贫措施环环相扣,贫困户的收入稳步提升。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村4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标准,有劳动力贫困户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2.11元,远超当年8266元的脱贫标准;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贫困发生率为零。


关键词3扶贫有关爱

考虑到农村老人生活特点 将市场、小学、卫生站连成一片

  吃穿不愁了,保障无忧了,紫城村的贫困户大步前行,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民政工作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提档升级,尤其在脱贫攻坚战场,我们要发挥职能优势,为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谋求更多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刘钢说,在紫城村,与农贸市场同步建设落成的,还有全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升级改造后的村卫生服务站。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农贸市场后侧,陈罗华习惯称它为“老年活动中心”,身患阻塞性肺气肿的他每天坚持步行锻炼,期待不久的某日,也可以天天去中心会会老友,打打牌。服务中心与紫城小学百步之遥,陈罗华想在身体好转后,还能帮女儿买菜、接送孩子。

  活动中心的选址大有深意。“我们考虑到农村老人的生活特点,所以将农贸市场、乡村小学、村卫生服务站连成一片,老人送孩子去学校后,先就近买菜,再来服务中心娱乐、用餐,然后接孩子回家。‘一条龙’的线路减少了老人家奔波几处的劳顿。”刘钢说,紫城村有415名年过花甲的老人,其中50人在80岁以上,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服务中心除娱乐区、午休区外,还配有小食堂、预览室等,包括卫生站在内,三层建筑总面积为450平方米,并配备一名专职社工负责老人日间照料和服务站管理。

  村里的700多名妇女和一众留守儿童,也有专属活动场所——巾帼驿站和五点学堂。走进装修淡雅的紫城村巾帼驿站,洁白的墙面,绿色的盆景,淡粉的桌椅……柔美温馨的色调搭配精巧摆放的家居,令人心静神清。这是广东省澳键丰泽妇女关爱基金会出资建成的关爱场所,该基金会近年通过省民政厅对接供需,还资助贫困户梁宝华、李伟丹等多名妇女开起窗帘店、童装店……持续而稳定地巩固她们的脱贫成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而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各方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则是民政当仁不让的强项。

  “你能看到每一处景色,都可能来自不同种类的资金。”在人来人往的紫城村“双拥文化广场”,刘钢举臂画了一圈,“篮球场、宣传栏,河道步道和花草……背后蕴含着十多个企业或机构对贫困村的支持和关爱。”

  凝聚多方关爱的“双拥文化广场”,只是民政扶贫特色留在紫城村的一处印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民政厅充分发挥慈善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优势,通过倡议、宣导等行动,对接脱贫攻坚供需信息,引导各方力量捐资捐物,落地公益项目,在紫城村形成合力攻坚,并取得显著成效。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人们穿巷而来,散落在双拥文化广场。妇女们三五成群聊着家事,老人满面春风,散步中不时躬身捡起草坪上的枯叶。不远处,两个骑单车的小朋友使足劲比拼车技,沿路洒下银铃般清脆的笑声。

  这就是在民政力量帮扶下,紫城村现在的样貌。


2.jpg

■巾帼驿站是村里700多名妇女的专属活动场所,由广东省澳键丰泽妇女关爱基金会出资建成。


3.jpg

■附近村的老人们听到居家养老服务站即将投入使用的消息,都很高兴。

4.jpg

■贫困户梁宝华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开了一家窗帘店。

5.jpg

■紫城村的孩子正在“双拥文化广场”上玩耍,脸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