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人物故事

张雪英:不惧垦荒路 甘做摆渡人

2019-04-03 17:03:54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739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中国社会报记者 张雨点

  当被问到自己与养老护理员培训事业之间的关系时,张雪英思考良久后说出了两个字:“挑战”。刚说出口,又觉得不太合适,解释道:“这个词对我来说,符合事实,可又有些太重。我不过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养老护理员学习护理技能,让更多老人舒适地活着,有福气地离开。”

  7年间,张雪英带领她的团队——“张雪英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广东养老机构培育了超过1.2万名养老服务人才,其中,高级护理员200多名、管理人员1500多名。培训、鉴定的人数每年均位列全国前茅,培训率占广东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总数的55%。仅张雪英本人,直接组织或参与授课的就超过7000余人。她探索出的“送教、送鉴定上门为主,集中办学和远程教育为辅”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被全国多个省市学习借鉴,为广东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创了养老护理培训的新天地。


  好奇心驱动先行者

  张雪英所在的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是广东省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收养社会老人,照料失智、失能老人,帮助残疾人康复都是其职责。2011年底,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张雪英便成了广东省养老护理员培训领域的“垦荒员”。

  用垦荒来形容当时的工作形势一点儿都不为过,从成立培训部到选择负责人,再到正式开展培训,每个环节怎么做、谁来做、做成什么样、会遇到哪些问题,谁都没经验,谁也说不准。当时的张雪英是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有着30年护理经验的她,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技术操作精湛、职业素养有口皆碑。就这样,她第一个跳入了领导视野,肩负起这项重任。

  “我就是在领导指示下接下了这个活儿。”张雪英说,“我知道这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因为在那之前,我们行业里,做过这件事的人并不多。但我这人,天生好奇心重,就愿意去尝试着做好它。”就这样,张雪英走上了她在养老护理培训路上的垦荒之旅。

  以启山林的先行者无法不筚路蓝缕。据张雪英介绍,当时的培训部只有她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培训经费、场地、设施设备,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培训经验。每次培训前,都是她自己挨个往养老院打电话,联系各个大小事宜。还要自己做老师,将多年来的养老护理知识、方法整理成教案,手把手地传授给学员。她不仅教同事和学员如何悉心照护老人、如何规避护理风险等日常护理技能,还指导他们引进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湿性敷料治疗护理压疮方法等各种新技术新方法。

  这项工作开展起来,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当时,我国各地普遍面临着养老护理员培训意识淡薄、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的困境。如何提高护理员对专业性养老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成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每次与各地养老机构负责人沟通时,张雪英首先一定是给对方讲解护理员培训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而对于如何才能让培训工作入脑入心、发挥实效,张雪英认为,常态化、多样化、全面化培训模式是关键。她凭借自己对养老护理行业的深度了解,结合当时护理机构和护理员的工作实际,探索打造出“送教、送鉴定上门为主,集中办学和远程教育为辅”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通过错峰培训或分批培训保障机构工作常态的开展,直接降低了养老机构培训和运营成本;为了给学员提供熟悉的环境和语言氛围,选择在当地甚至机构内开班,使护理员工作、培训和考试三不误……除此之外,她还开创了赴香港养老机构跟班研习和培训结合的管理班,成为借助香港养老服务管理先进经验培养广东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一种尝试。就这样,张雪英在广东省养老护理培训这张白纸上,一点一滴地描绘出一幅亮点纷呈的美丽画卷。


  爱与责任支撑坚守人

  如果说,揽下这份工作,是对“挑战”的一次冲动,那坚守这份工作,更多需要的是一颗大爱之心和一份责任感。送教上门,意味着要常年在外出差。每次为期一周的教学时长,每月平均两次的频度,从早到晚连轴转的力度,让张雪英成了外人眼中的苦行僧。可在她看来,在这个行业有很多与她一道坚守的志士,这些人是鼓舞她坚守下去的勇气来源。

  据张雪英回忆,在她刚开始做培训师时,到一个贫困山区,为那里的养老院院长和护理员讲课,一位50多岁的院长,在课间对她说,我一个月工资只有500元,尽管如此,我还是渴望学习更多的养老护理知识,让老人们的晚年过得更舒坦一些。500元,即使是在贫困山区,也无法支撑起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而这位院长依然乐于为当地的老人们多做一些事,尽一份力。她说:“我被那位老院长的故事感动,而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他们也成为我带着一份责任感坚持下去的动力。”

  对于教学,张雪英从不懈怠,她总是在不断地摸索,2010年,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民政部举办的全国养老护理员大赛上,完美完成了“翻身拍背排痰、急救止血包扎”等实操动作,荣获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的佳绩。这些年,她发挥着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技艺转化为知识去引导培育更多的养老护理人走上岗位。她到全国各地去授课,每一节课都精心策划,融入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授课的内容从如何照料老人最基础的生活起居:吃饭、喝水、喂药、大小便,到如何扶抱老人、如何对老人开展心理照顾,如何协调好老人、护工、家属之前的关系等等。张雪英说,专业的护理员和非专业有很大差别,例如在损伤环节,如何去环抱老人;在日常护理环节,如何处理老人的噎食,专业护理员都能够采用更好的节能省力方式,防止腰椎损伤、肌肉拉伤等。在她的课堂上,尽管学生年纪大多在40岁至50岁之间,但课堂纪律良好,气氛也很活跃。她总骄傲地说:“我的学员大多是养老院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虽然他们年纪大,但是在我的课上从来不会有人打瞌睡。”

  曾经有一个学员,是广东一家养老院的院长,在学习她的课程之前,每次遇到老人噎食,为了救人只能是临时找来四五个大汉,将老人倒挂起来,帮助其将食物吐出。每年养老院都会有两三个老人遇到类似的情况。自从上了张雪英的课,每次遇到这类情况,都会运用她教授的噎食急救技术,让老人化险为夷。


  职业使命感成就佼佼者

  2013年,张雪英组织成立的工作室被民政部授予“养老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她的养老护理培训能力和扎实技艺在业内越来越有知名度。名气越大,受邀参加论坛、讲座交流的机会也就越多,她开始将关注点集中到养老护理的管理层培训上。在她看来,现在的养老机构最缺乏的是专业管理人员,因此,她凭借自己丰富的医疗护理管理经验,教授学生如何规避养老机构管理风险和照顾老人的风险,更规范、科学地管理养老院。

  除此之外,她还参与了养老护理教材的编写,起草过广东省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操作指引》、参与过粤港两地有关养老护理员一试两证的标准制定和教材、题库修订等。她说,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培训指导经验,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添砖加瓦。“现在我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院长、工作模范、技术能手了。”张雪英的语气里透着一份欣慰与自豪。

  虽然现在养老护理行业发展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于未来发展路径,张雪英不无担忧。她说:“随着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和养老护理员的数量需求增加,服务要求也更高。虽然现在养老护理员职业可以不用再持证上岗,养老机构想要在市场赢得信任,会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但是,很多省份通过出台职称落户、发放岗位津贴等优惠政策、留住和吸引专业人才,万一一些没有爱心又不专业的人混进养老服务队伍,将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正因如此,每次受邀参加论坛,张雪英都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养老护理服务质量这一话题。这是她的忧虑所在,也是她始终挂在心头、挑在肩上的一份责任。

  事业未竟,关切不止。或许,这就是张雪英作为养老护理服务行业的摆渡人情怀。


  【记者手记】

  在和张雪英的对话中,她一直强调:一个人的福气,是看他最终是如何度过晚年的。对于很多老人而言,他们一生中最后的“家”可能是养老机构, 因此,养老护理员和他们一定要彼此互认“家人”。作为老人的生活照料者,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水平对老人最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记者看来,从当初只是希望在挑战性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护理才华,到被那些甘愿奉献的养老护理员们的赤诚之心感动后的坚守,再到作为领军人才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张雪英展现的是民政工作者的缩影,她仿佛时刻在提醒我们,有很多人愿意不计报酬地努力让老年人活得更舒心自在。作为民政养老护理员的张雪英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对这个社会的态度,诠释着一名新时期养老护理工作者的内涵,带着一颗爱人的初心,坚守着自己为民爱民的使命,为新一代的年轻护理员树立榜样。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4.3)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