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以胜利之光照亮新的征程

2021-03-01 17:18:12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859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值得骄傲的是,在取得这一胜利的进程中,民政系统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兜底保障神圣使命,顽强守住了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民政领域的非凡贡献,同样铭刻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丰碑之上,永远记载着光荣与骄傲,诠释着民政工作者为民爱民的工作理念。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力以赴、尽锐出战,筑牢兜底保障的坚固防线,成功使近2000万贫困群众通过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脱贫;推动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显著改善了生活水平。这些困难群众告别绝对贫困,挺起了家庭的脊梁。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做到全国一盘棋,最大程度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识,才能最大程度组织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各方决战决胜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这个史无前例的宏大系统工程取得全面胜利。

  坚守初心使命是我们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的不竭动力。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要求,遵循为民爱民工作理念全力投入脱贫攻坚事业是民政工作初衷和本分的彰显。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相关。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各级民政部门守初心、担使命,挑大任、敢担当,全力保障好小康路上最容易掉队的人,为脱贫攻坚补齐短板。各级民政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兜底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系统的头等大事,以脱贫攻坚统揽民政业务工作,聚焦老、幼、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施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困难群众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和贫困家庭因此而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

  笃行奋斗迎难而上是我们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的责任担当。各级民政部门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战意志,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全力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自中央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民政部门出台脱贫攻坚政策近百项,一项项惠民善政凝结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凝结着民政工作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各级民政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民政工作者怀着使命、扛着责任,沾着泥土、流着汗水,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不折不扣地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爱民理念,争当新时代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动员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志愿者投身脱贫攻坚,使兜底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特别是在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和冲刺阶段,迎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面对两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决战,广大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数百万社区工作者、上千万志愿者闻令而动、坚守岗位,以一往无前的决心、战则必胜的信心、系统谋划的精心,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确保了兜底保障的使命任务如期完成。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是我们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的内在要求。决战脱贫攻坚是对能力的考验、对初心的检验,验出的是信仰的本色、事业的底色和工作的成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民政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革弊鼎新、攻坚克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力推动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民政领域全面落地落实落细。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勤思谋实、干事创业成为新风尚,干部队伍更加呈现崭新面貌。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换来全系统的新气象:民政部门办事更规矩、更快捷、更精炼了,民政干部更接地气、更显正气、更有生气了,老百姓更放心、更省心、更舒心、更有信心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已在脚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等新的历史使命责任在肩,仍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必将作为胜利之光,照亮民政事业新的征途。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戒骄戒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努力在新阶段、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1)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