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用服务链思维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

2020-11-05 11:34:14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823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养老服务面临严峻挑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紧迫任务。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现实困境

  养老服务需求猛增与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随着社会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养老服务面临新形势:根据“9073”的养老格局,居家与社区养老占比高达97%,这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持证上岗的护理员缺口甚大,而在已有护理员中,具有初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足10%,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形势严峻。

  “各自为战”策略与养老服务人才整合乏力。现有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各自为战”策略,表现为不同业务部门开发功能重叠的养老服务培训平台、发放服务内容交叉的各类培训证书等,使得养老服务人才资源处于碎片化、割据式的状态。

  注重知识技能培训而成长发展支持不足。目前,国家层面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系统较多,主要有民政部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教育部的“1+X”职业技能培训、卫健委的康复理疗培训、人社部的技师证培训、社会组织开展的相关养老培训等,养老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可以持证上岗。然而,这些持证人员上岗后却很难继续获得成长性和发展性的政策支持,往往会显得后劲不足,难以达到高质量养老服务所需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思路

  服务链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把与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组织起来而形成的服务网络。服务链具有主动性、完整性、前瞻性特征。主动性表现为服务供给主体通过主动服务来引导消费需求,它不同于被动回应消费诉求的方式;完整性则体现为服务的全过程性,即包含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服务;而前瞻性强调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可持续服务供给。

  在主动性方面,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实现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基本保证。通过构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主动为政府部门、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构建标准化、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数据库,这有利于全面快速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在完整性方面,通过设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不仅有助于破除业务部门的认定壁垒,也能够为养老服务人才载体提供完整性服务。从全过程服务来看,既能在输入端为养老服务人才提供整合同一、成长型支持的全过程服务,增强全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价值共识和信息共享,也能够在输出端为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全过程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人才载体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在前瞻性方面,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遵循职业生命周期,促进人才的职业化发展。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持证养老服务人才提供成长型终端,使养老服务人才能够在一体化平台上获得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平台保障机制

  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服务平台需要制度保障、技术支持和机制创新等共同推进。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服务平台需要通过制度保障促进信息流通和数据共享,其制度设计需要为养老服务人才的可持续成长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该平台的功能并不仅仅是收集人才信息和建立证书数据库,更重要的是为持证养老服务人才提供成长型终端,也就是说,获得证书既是培训的终点,更是服务的起点。因此,通过制度设计使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形成养老服务人才的长效支持体系和合理评价体系。

  技术支持是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和数据在平台上的整合与共享。将各业务部门颁发的证书信息整合到数据库,通过技术支持、部门协同和数据立法等手段来破除“数据烟囱”“信息孤岛”“认定阻隔”等壁垒。

  机制创新主要面向合作机制和学习机制创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体化服务平台的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政府各业务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和学习机制来促成各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协调。从养老服务全过程看,养老服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也需要通过合作来协调达到均衡,推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慧凤  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