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理论研究

贯彻新发展格局要求 促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

2020-11-04 13:06:46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次数:87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入推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是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内容。

养老产业发展与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高度契合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养老产业同样以此为依托。截至201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54亿人,中国无疑是全世界服务对象最为众多的养老市场。从已经开展的四次全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看,老年人收入实现了较快增加。与此同时,老年人在一些领域的消费甚至超过了全龄人群的平均水平,表现出不断释放的购买力。老年人总量的不断增加和老年人收入的持续增长,共同催生出全球产业规模最大的养老市场。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养老产业破解瓶颈的主攻方向也在供给侧。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居民收入、老年人收入不断站上新台阶,购买力不足的问题逐步让位给供给不充分的问题,后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最大瓶颈。近年来,养老服务业加快“放管服”改革,国家全面放开了养老服务市场,最大限度放宽了准入限制,不断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创新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同时从规划、用地、税费、价格、投资、金融、社保、人才、购买服务、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多维度谋划并出台了支持政策,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破除养老服务的供给侧障碍,释放养老产业新动能。2012年全国新注册的养老服务企业只有6000多家,到2019年新增注册养老服务企业已经超过了2.7万家,养老服务供给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发展态势。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养老产业是典型的内需型产业。笔者利用2017年的149个细分行业投入产出表,将各个行业最终使用中用于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的部分合计所占的比例,称为“内需率”。内需率越高,说明一个行业对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国内需求相对贡献越大。2017年,全部149个细分行业的加权平均的内需率为83.2%。也就是说,当年形成的最终产品,其中有83.2%是供国内使用的。同年,养老机构所在的社会工作行业内需率高达100%,该行业创造的最终产出完全供国内使用。居家养老所需的家政服务等居民服务业、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所属的卫生行业,内需率均为99.8%,这两个行业创造的最终产出绝大部分也适用于国内使用。发展养老产业,有利于缓解中国经济对外需的过度依赖,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离不开收入分配的理顺,养老产业可以促进分配格局的合理化。在国内大循环中,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是阻塞循环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不利于消费。2017年,国民经济各行业加权平均的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比重为51.4%,也就是说,只有一半左右的新创造价值分配给了劳动者。与养老产业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居民服务、卫生等行业,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为75%-93%。养老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内需率直接促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劳动者报酬占比直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为消费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而间接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大——二者形成了叠加效应。

  新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中国养老产业也不是封闭的市场。早在被业界称为养老服务业“元年”的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提出要“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2014年,商务部会同民政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华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的公告》。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专门针对“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政策进行了部署。与此同时,全国众多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对外资参与养老服务业的障碍进行了更加大刀阔斧的破除。一段时期以来,国外养老企业积极投资于中国养老市场,有的已经设立了连锁化的养老机构,有的与国内企业合作引入了先进的持续照护社区等模式,有的向中国提供了养老建筑设计、养老机构运营等服务。国外的一些养老投资基金通过参股、战略投资等方式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融合发展是养老产业对标双循环要求的必然选择

  立足于与新发展格局相契合的行业特征,养老产业应进一步对标双循环的深刻内涵,按照党中央的更高要求,走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融合,畅通养老市场循环。更加注重用新的供给方式来带动新的需求,通过培育消费习惯、改善顾客体验、提供定制式产品和服务,来引导养老服务需求的扩大。更加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服务方式的设计,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将潜在的养老需求显化。积极引入社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有效运用商业模式来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股东收益和公益使命兼顾。推动养老政策向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乃至综合性产业政策升级,培育竞争优势强、研发能力强、用户黏性强的养老产业主体。

  促进养老服务提供主体之间的融合,畅通政企合作、政社合作。政府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包容审慎监管等作用,守住基本养老服务底线,为市场和社会主体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效率较高、适应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选项。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非营利性和植根基层的优势,积极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其可负担的养老服务。继续推进公建民营、城企联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各自的比较优势,通力协作,形成补短板、锻长板、降成本、提质量的整体合力。

  促进养老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畅通养老服务要素流动。通过跨业务、跨方式、跨行业的相互融入,盘活新要素,释放新动能,发挥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双重效应。比如通过“医”与“养”的相互盘活,提高养老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利用率。利用率提高了,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加了,既可以增加或者升级改造机构的设施,也可以向社区和居家养老提供延伸服务,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养老产业不仅要让内部各子行业相融合,更要主动与全周期健康、现代金融、先进制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深度融合,为国民经济整体的双循环、新格局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顾 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